初秋时节,走进赤峰市巴林左旗隆昌镇老烧锅村村民李亚杰家,他正在给牛添饲草料。他指着一头牛开心地和记者算了一笔账:“这头牛出生刚满10个月,体重就达到了800多斤。从出生到现在平均每天增重2斤多,有人出价18000元,我都没舍得卖。”今年,李亚杰家又新建了300立方米的青贮窖,肉牛存栏已经达到71头,预计今年的纯收入能够达到30多万元。
隆昌镇老烧锅村党支部书记董国庆对发展肉牛产业充满了信心,他告诉记者:“老百姓贷款买牛,旗委、旗政府有各种扶持政策。种植青贮玉米,解决了养牛的饲草料问题,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有劲’。现在,我们村408户‘常住户’中有56户养殖肉牛,存栏量达到900多头,已经形成了规模养殖,预计今年每户增收20000元以上。”
2021年,巴林左旗委、旗政府确定肉牛产业为全旗主导产业,全方位发力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产业规划上发力。制定全旗肉牛产业发展规划,以省际通道沿线为产业带,乌兰达坝苏木、白音勿拉镇、富河镇、碧流台镇、十三敖包镇为区域,着力构建“一带五区”肉牛产业发展格局。出台了《巴林左旗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巴林左旗肉牛产业互助资金托养代繁试点实施方案》《巴林左旗牧区肉牛家庭牧场评选和奖励办法(试行)》等配套政策,实施肉牛产业发展专项推进,2021年底全旗肉牛存栏将净增90000头。
在基地建设上发力。实施肉牛扩繁增量工程,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旗委、旗政府协调专项贷款15亿元,在基准利率基础上,财政贴息2%,贷款周期3年,有效破解了贷款难的瓶颈。累计撬动各类资金35亿元,集中投入,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2处、肉牛养殖专业苏木1个、肉牛养殖专业嘎查村28个,现已购进基础母牛80000多头。推进种养结合,推动养殖方式由天然放牧、粗放经营向草畜配套、精养高效转变。截至8月底,全旗11个苏木乡镇肉牛存栏万头以上的达到8个,肉牛存栏千头以上的嘎查村达到47个,家庭牧场已达到308个。
在社会化服务上发力。完善了镇级服务站疾病诊疗、品种改良、防疫消毒、金融保险、技术培训“五大服务功能”,实现了对肉牛产业“一体化服务”。将优质西门塔尔牛作为全旗主要推广品种,实施优质肉牛品种改良计划。深入实施品牌推广工程,全力打造“上京肉牛”品牌。
在链条延伸上发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内蒙古广汇牧业肉牛科技循环产业园,正在重组德润食品10万头/年肉牛屠宰加工生产线,推动林东镇广合肉牛交易市场扩大交易规模。打造肉牛产业化联合体,推动养殖企业、规模化养殖场与中小养殖场(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抱团”发展,努力形成统一品种改良、统一防疫服务、统一饲料供应、统一牛犊回收、统一市场销售、统一保险提供等“六统一”联动发展模式,实现互利共赢。
到2022年,巴林左旗肉牛存栏达到30万头以上,年出栏肉牛10万头以上。到2025年,全旗肉牛存栏保持50万头左右,F3代肉牛存栏达到60%以上,年出栏达到20万头以上,建设成为优质肉牛养殖集散地。
内容时间:2021-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