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意潇潇,一年一度的供热季已经来临。11月1日,记者在察右前旗土贵乌拉镇化肥厂南,看到几名工人正在铺设新的供热管道。如果不是有人介绍,我们绝对想不到这个供热管道将会利用企业生产中产生的余热给居民供暖。
据悉,这正是成功回收利用乌兰察布市旭峰新创实业有限公司生产中产生的余热供给察右前旗凯能热力有限公司,从而为百姓供热的项目。该民生工程得到察右前旗政府和领导的一致认可,成为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途径。
该项目是察右前旗人民政府、旭峰新创实业有限公司与察右前旗凯能热力有限公司三方合作的民生项目,通过提取旭峰新创实业有限公司工业生产的循环水余热,为察右前旗用户提供冬季供暖,涉及供暖面积172万平方米。项目的投用,标志着旭峰公司为了进一步挖掘产业内部潜能,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一体化发展向融入地方经济、促进当地发展再迈新步伐,具有可观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
三方同欲 共推项目发展
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中关于“推进工业余压、废水、废气、废液的资源化利用,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积极推广集中供气、供热”的指导意见。察右前旗人民政府为落实这一精神,积极整合当地资源统筹计划决定将旭峰新创实业有限公司生产中产生的余热巧妙地重新利用起来,进一步提高能效,供给察右前旗凯能热力有限责任公司,用于土贵乌拉镇居民区冬季取暖,以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2021年8月4日,察右前旗政府召开余热供暖改造方案讨论会,强调加快推进利用余热供暖步伐。
2021年9月份,“热电厂循环水余热供暖”项目正式实施。
项目一开始实施便遇到了“拦路虎”。“循环水余热回收利用项目”的热源,主要由企业提供,其项目配套设施供热首站的各类管道要与凯能热力有限公司热源厂相连,新修管道还需大量资金与人力,还得规划路线。针对诸多问题,三方多次组织研讨,不断优化外供方案,最终供热管线从旭峰新创实业有限公司西南侧出线沿农田向西经同心路至热源厂。
“项目施工阶段,正值冬季,相关科室和车间人员连续奋战在现场,协调、把关、督促项目进程,大家就一个想法,千方百计保生产、齐心协力助实施。”凯能热力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天飞说。
民生工程 多方受益
近年来,随着燃煤锅炉环保改造投入导致供热成本压力加大,利用循环水余热技术供热成为一个新选择,而三方合作回收余热供热,实现了“共赢”。
在旭峰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工人正在检修管网。“我们公司的供热就是利用余热来供暖,公司有的员工甚至大冬天开窗户,项目实施后,可以从旭峰公司通过管道输送来的近50℃循环热水中,提取热量。”乌兰察布市旭峰新创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宋丹告诉记者,待把余热回收后,他们会再把符合公司生产需要的水送回去,省去了公司冷却水的程序和费用。每年可为旭峰公司节省60多万元的电费。而据王天飞介绍,通过用工业循环水为居民供暖,可增加供热能力10万平方米。
大量的工业余热经过空气冷却器或循环水冷却器排放至大气中,不仅造成能源的大量浪费,也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湿热污染。” 宋丹说,工业余热综合利用应该成为察右前旗未来热源建设的重要方面,发展潜力巨大。
宋丹告诉记者,这只是工业余热利用的一期工程,2022年5月20日,将取缔察右前旗天宇能源服务有限公司锅炉房,实现172万平方米用户全覆盖。
宋丹与很多同事都在察右前旗居住,也将是项目的受益者。“大家说这个项目不仅暖身、暖心,还开创了地方冬季供暖的新模式。”宋丹作为企业的一份子心里很有成就感。
循环利用 向“余热”要加法
“既是节约能源的务实举措,又是保护环境的现实所需。”察右前旗常务副旗长许恩志表示,“双碳”愿景下,察右前旗供热管网互联互通和工业余热综合利用项目将对减少乌兰察布市煤炭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作出积极贡献。
为什么这么说?可以看一组数据。
项目一期实施后,工业余热供暖面积将达到130余万平方米,可满足察右前旗土贵乌拉镇及周边乡镇的供热负荷,项目二期实施后,工业余热供暖面积将达到172余万平方米,到2030年达到250万平方米;
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节省燃煤5.7万吨,节电750万度,节水3.5万立方米,减排二氧化硫638.4万吨,减排烟气、灰尘5.87亿立方米……
据了解,项目一期工程预计十一月底前将完工,旗政府、凯能热力有限公司、旭峰新创实业有限公司三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不仅是旭峰新创实业有限公司循环水余热项目的发展理念,也是察右前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探索绿色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一个缩影。察右前旗健全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推进冶金化工等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工程建设,鼓励企业实施废料、废渣、废液循环综合利用,而利用工业循环水余热供暖项目又将是察右前旗实现节能减排,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浓墨重彩的一笔。
内容时间:2021-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