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翻金浪,花海境如仙。昔日无人问,今朝客满山。”炎夏时节,位于海拔1300——1500米的内蒙古宁城县的油菜花海成了人们休闲避暑的胜地。
宁城县大城子镇马架子山区万亩油菜花海,覆盖朝阳湾、张麻子、北台子、碾子沟等6个行政村,7月中旬进入旅游观赏旺季。金灿灿的油菜花为本就神奇秀美的山村披上华彩盛装,吸引了大批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赏游玩。
“处处都是景,处处可旅游。”宁城县借助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契机,牢固树立第六产业理念,因地制宜,把传统农业活动转化为生态旅游活动,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农民脱贫增收致富的新的增长点。
年初,根据宁城县委政府的战略部署,县级包扶单位与大城子镇党委政府以及市派驻扶贫工作队成员一道,经过深入调研,提出了集中连片规模种植油菜花的构想,并组织镇村干部到江西婺源学习考察。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实地调研指导,县财政给予每亩300元的种植补贴,县镇两级农技人员分批培训指导农户种植。
“按油菜每亩产籽200斤,每斤2元计算,加上政府的补贴,一共能收入3万多元,一年就能脱贫了!”大城子镇碾子沟村9组贫困户陈国军以前种土豆,去除种子、化肥,每亩收入只剩200元。今年,经过包扶单位和政府部门开会动员、算账对比、补贴扶持,他将自家耕地、山坡地、租种土地一共40多亩全部种上了油菜,比起以前种土豆收入翻了三番。
“在花一样的村庄里每天为游客服务,数着钞票,看着美景,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心情也是快乐得没法说!”按照“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定位,碾子沟村贫困户陈国军在驻村第一书记刘爱双的帮助下,与另外两家农户在山顶上支上帐逢,与村里的红白理事会联合,开办起了农家乐,天然的农家食材、地道的乡村野味,让游人吃得赞不绝口,而陈国军与农户们又多了一份收入。
同样在朝阳湾村,全村151户、564口人,贫困户28户。经过动员,70多户种植油菜400多亩,占总户数的近一半,占总亩数的四分之一。由于油菜花观光游的带动,今年该村新建农家乐7家,另外4家正在筹建中。“很多自驾游客来赏油菜花海、观高山风车,就寻思着办个农家乐,让游客到咱这里玩得尽兴,吃得开心!”50多岁的孔相龙把自家院子收拾得干净整洁,大屋里摆上两张圆桌,院里挂上彩灯,门前的小菜园种上各式蔬菜做食材,也置办起了农家乐。刚开业2天就已经接待4桌游客用餐。
“我们这个山沟里世代种土豆、玉米,今年种上油菜花、搞起旅游业,真是历史的转折。”村党支部书记宁占海说,“油菜抗灾能力强,对土质要求不高,而且投入很少,还能带动餐饮业、服务业的发展,是一条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目前,宁城县油菜花种植分布在大城子、黑里河等乡镇的10多个村庄,盛开面积达5000余亩,花期到8月末结束。油菜花盛开以来,共接待市内外观光游客 7万余人次,沿线新建农家乐30余家。新鲜的空气、金黄的花海、秀美的山乡、如织的游人与农民的笑脸一道,成为这个季节最灿烂最美丽的风景。
内容时间:2017-07-2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