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子王旗东八号乡西河子行政村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克服困难“应搬尽搬”,高质量的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将三个自然村全部搬迁,整合建设一个新村,旧貌换新颜。
东八号乡西河子村的厂汉此老、乌兰秃亥、南沟这3个自然村地势偏低、村子小、距离进、交通不便、没有自来水,各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都落后,下雨天这三个小村庄几乎进去出不来,出来进不去。经过合理的统筹规划,2018年东八号乡决定选新址、建新村、通道路,对这三个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盖新房、搬新村是一件大好事,但是对于一住就是65年的老房子难免有一些感情,新房住的是环境,旧房住的是安稳。对于张存河而言,旧房子再住20多年一点问题都没有,身为村长的他一时间纠结起来了,他知道住了新房就得拆旧房。驻村第一书记陈禄天天围在他的身边,也不直接说让他拆旧房;就说身为村长要起到带头作用,脱贫攻坚需要村长身先士卒。这让张存河左右为难,但是在陈禄的引导下,他搬进了干净整齐的新村,住进了明亮的新房子,走进张存河家的院子,记者感受到整个新农村的变化。回看旧土房的拆迁,张存河没有遗憾,因为他也想让环境变美、让村民方便。
说起村民方便,这个村68岁的马有德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现在的厂汉此老新村有60户常住户,经常会有人来他家,看望他们老两口,马有德的妻子重病缠身22年了,每天要吸八个小时的氧气,一年要住院治疗8次左右,由于子女们工作在外地,没时间照顾两位老人,城里的楼房老人们又住不习惯。驻村干部和乡亲们都知道马有德家的情况,经常到他家帮马大爷干农活,做家务。以前住的是小村子,村里常住户不多,大家住的分散,想去别人家串个门也得走很远,这新村可就不一样了,合理的规划,整齐的巷子,邻里之间只隔着一堵矮墙,马大爷家的常客是陈禄,他隔三差五就来到大爷家,看看大爷有啥需要帮忙,打扫院子、喂羊、做饭,只要能看见活儿,他都干。
陈禄以前是旗水利局的干部,2013年三到村三到户要求各旗直单位选派一些优秀干部下基层,1986年出生的陈禄毛遂自荐来到农村,这一下乡就是6年,如今的他褪去些许青涩,多了些许干练,渐渐地走向成熟。谦虚、随和、任劳任怨,干活有思路、工作有方法,就是他最贴切的标签。通过认真踏实的工作,乡领导以及村民的认可,让他充满了热情和工作的动力,更让他觉得吃多少苦受多少累都是值得的。
四子王旗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于2016年开始实施,到目前已连续实施三年。2018年四子王旗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主要在供济堂、库伦图、吉生太、忽鸡图、东八号和红格尔六个乡镇苏木同时实施,四子王旗着力根据地方特点、实际情况,在各地开展了小村整合、易地搬迁政策,通过集中人口,统一建设农村住房,以切实解决保障贫困户住房问题。
三月份的北方气温偏低,但是库伦图镇的易地搬迁村民已经早早的行动起来,“我们建设需要的砖块已经在去年备好,就等着过年后,气温回升,开始搭建凉房、棚圈。”大家你超我赶、精气神十足,每个村民的脸上挂满了笑容,他们迫切的想要入住新房。
“女婿早早过来帮忙盖房,家具什么的都给准备齐全了,就等铺瓷砖,打扫入住了”,“今天我们村里的村民一起帮我先盖,等我盖好再去帮其他家,这样能省下一笔不小的费用”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搬新居,大家通过各种方式加快工期,节省费用打造属于自己的家,这种积极向上,通过自身努力来脱贫的精神,十分让人欣慰。
据了解,库伦图镇南闪丹新村、大清河新村、马安桥六队、狼窝沟新村,4个新村共新建191户,其中贫困户87户,随迁户103户,1户为自建,乌兰卜浪新村续建9户。
按照《四子王旗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时期,四子王旗计划搬迁3118户654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31户3846人,同步搬迁人口1287户2702人。经2017年、2018年,对全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次动态调整后,重新确定搬迁人口为5177户1127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23户5416人,同步搬迁2854户5863人。有2328户5416人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标注为易地扶贫搬迁人口。
截止2018年12月,累计完成建设任务3780户795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01户3303人,同步搬迁2279户4653人;占“十三五”时期规划总任务的73%。
内容时间:2020-01-13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13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