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驼巷村的山坡上眺望,满目苍翠,崭新的民房整齐排列,村中的公路干净整洁。就在五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灰头土脸”:低矮的土坯房、漫天黄沙飞。随着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措施的实施,这里的山变绿了,村庄美了,村民富了。
驼巷村所在的固原市位于我国“三西”(宁夏的西海固,甘肃的定西、河西)地区。这里是我国生态最脆弱的地区,是我国扶贫开发的起点和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我国扶贫经验和体制创新的摇篮。
如今,这片土地改写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三西”扶贫开发的探索是我国开发式扶贫的缩影,这一根植于中国沃土的实践彰显了我国扶贫开发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诸多启示意义深远。
理论自信的根基: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西海固地区曾因干旱、饥饿和贫穷,被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列为“不适宜人类生存之地”。198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26元,人均占有粮食仅88公斤,贫困发生率高达74.8%。
“眼前的大地就像横卧着一个赤身裸体的脚夫,全身上下无遮无拦。道道山梁似他身上暴起的青筋,沟沟岔岔更显出他瘦骨嶙峋。”宁夏日报原记者秦钧在报告文学《出路》中如是描述。
如今,在吉强镇龙王坝村,标准化乡村公路在山间蜿蜒,山上的千亩牡丹园、草莓采摘棚引人驻足。在旅游扶贫措施的拉动下,龙王坝村村民走上了致富路。2014年,龙王坝村入选“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龙王坝村的故事并非个案。“三西”地区已探索出一条因地制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路子。2014年,西海固地区贫困人口下降到70.2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7.4%。
“精准扶贫的关键就在于‘对症下药’,它的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指出,在发展中,“三西”地区创立了“有水路走水路,没有水路走旱路,水旱路不通另找出路”的扶贫方针,成功走出了特色扶贫开发路,为丰富发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制度自信的样板:
政策扶持、内生动力
9月16日,宁夏海原县贾塘乡后塘村飘起小雨,村民王晓兰正在自家牛棚里给牛添置饲料。“去年,政府帮助我们加固了顶棚。3个月前又从华润集团赊购了3头基础母牛,除每头6000元的无息贷款,自己只需承担每头2000元的购牛费,将来生下的小公牛企业回收,解决了无钱买牛的问题。”
和王晓兰一样,海原县255户贫困户前不久都享受到了定点帮扶带来的实惠。“华润集团购进西门塔尔基础母牛,集中发放到农户手中,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同时在海原建立草畜一体化养殖园区,负责收购农户手中的公牛,从而建立起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海原县扶贫办社会扶贫科负责人张静泽介绍,今后村里还将建立自己的饲养专业合作社,与企业对接,在提升农户饲养水平的同时,壮大村集体组织经济实力,提升经济发展后劲。
贫困地区发展不仅要靠政策扶持,更要靠内生动力:在甘肃静宁,通过苹果种植,农户年人均纯收入增加9000元;在宁夏西海固地区,现已形成马铃薯种植330万亩、硒砂瓜100多万亩、设施农业31万亩,特色优势产业占农民人均收入三分之一以上。
“‘三西’扶贫开发历程最显著的特征是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通过产业扶贫,探索建立特色扶贫新模式,实现了从分散帮扶向连片开发转变,从‘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
内容时间:1900-01-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