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岁的王俊林如今可是村里的“名人”,在市、镇、村及企业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王俊林每天“侍奉”蛋鸡,等着帮扶企业上门来收鸡蛋、等着市民上门来购买,很少主动出门去售卖自家的鸡蛋。
几年来,在政府的帮助下,王俊林渐渐过上了好日子,再也不是那个出门不出村的庄稼汉了,现在,他家的鸡蛋销售情况良好,见的人多了,思路也开阔了。
“趁着这几天晴暖的天气,我把鸡蛋都拿到集市上去卖了,赚了不少钱。”王俊林说,能从庄稼人到养鸡户再到卖单的商贩,这种自产自销的模式也让他们这些贫困户尝到了甜头。
9日,格尔木官方介绍,近年来,从抢着戴贫困户的“帽子”到主动要求摘“帽子”,格尔木市因地制宜,使全市贫困群众从“等”、“靠”、“要”到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不但实现了生活上的脱贫,也实现了“思想脱贫”。
据统计,2017年,格尔木市脱贫指数全部达标,全市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542.55元、远远超过目标4000元。
“2017年,格尔木市结合实际,先后两次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精准核定贫困人口238户744人。同时按20%的增速加大市级扶贫资金投入,统筹实施23个扶贫项目,使全市各乡镇、农业行政村及牧民定居点全部通宽带,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完善。”格尔木官方表示。
“格尔木”为蒙古语音译,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地处昆仑山脚下,柴达木盆地南缘。内容时间:2018-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