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海晏县在不折不扣地完成好“规定动作”的同时,结合全县实际,始终坚持抓实政策、开拓创新,在探索实践中寻找脱贫新途径,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有效、亮点频现,让更多贫困群众享受到了脱贫成果。
易地搬迁走出脱贫新路子。
始终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当头炮”,坚决把住成本、质量、标准建设红线,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940万元,安置搬迁户194户563人。针对搬迁群众的后续发展问题,着力打造村集体扶贫产业、商铺经济、劳务经济、乡村旅游等后续产业项目为支撑的多元化增收渠道,持续带动搬迁群众增收,真正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健康扶贫开启脱贫新模式
着力创新医疗救助路径,设立建档立卡人口大病救助商业保险财政专项资金,为全县建档立卡户购买“脱贫保”,构建了医疗救助与低保、医保、五保、商业保险及社会救助相衔接的医疗扶贫救治救助体系。为了有效防止因病返贫,在全州率先启动了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创建,重点加强了健康教育、健康环境建设。投入资金2.12亿元启动建设了中藏医康复基地,推动康养产业发展。
党建引领铺设脱贫新路径
坚持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作为强基固本的重要抓手,集中最强力量、采取最硬措施、整合最大资源,确保党的力量挺立在脱贫攻坚最前沿。全面推动“项目化”党建工作,探索出了“能人议事会”“青年创业联盟”等党建引领脱贫模式,全县党组织、党员领办的农牧区产业基地、合作社等达到20个。不断健全“双帮”机制,全县22名县级领导、44个机关党支部、1621名党员干部与建档立卡户开展了“1+N”全覆盖结对帮扶,党建引领脱贫工作,使党群关系更加密切、干群关系更加和谐。
生态脱贫拓宽贫困户增收新渠道
把保护生态作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生命线,坚持做到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围绕农牧区环境整治三年提升计划、国土绿化行动、河长制等中心工作,积极开发护林员、生态管护员、环境卫生保洁员等生态岗位,建立农牧区生态保洁机制,305名建档立卡户参与生态管护工作,并自主开发村级保洁岗位200名,促进建档立卡户的转移就业增收,人均年增收超过1万元。
精神脱贫成为脱贫攻坚新导向
坚持将“宗教减负”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扎实推进全省“精神脱贫”试点创建工作,累计落实资金2000万元着力强化宗教寺院基础建设,认真落实宗教教职人员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各项惠民政策,着力规范宗教事务管理,大力倡导移风易俗等文明习惯,有力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和精神力量。
内容时间:2019-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