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门源|东川镇:身残志坚夫妇撑起脱贫致富梦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1-16  编辑:陈亚丰

    要幸福就要奋斗,要脱贫就要实干。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门源县东川镇坚持扶贫先扶志,注重在贫困群众中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积极培育“脱贫光荣户”,通过示范带动,典型引领,把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志气扶起来。在东川镇甘沟村,村民马占军一家身患残疾,却靠着坚韧的毅力,乐观的心态和勤劳的双手,不仅成功实现了脱贫摘帽,而且成为了东川镇“脱贫光荣户”中的一员。

    雪后东川镇甘沟村显得宁静而祥和,一排排整齐的瓦房矗立在水泥道路两旁,处处是崭新的新农村景象。来到马占军家,院内收拾得干净整洁,勤劳能干的他正在喂牛,老伴儿也忙着收拾家务,炉中不断窜动的火焰,伴随着一股股灼热的温度扑面而来,整个屋内温暖而温馨。在与马占军聊天中得知,他25岁那年从甘肃来到东川镇做了上门女婿,这一住就是25年,老伴儿马占莲和女儿马永芳患有重度语言障碍疾病,家里的经济重担全靠马占军一个人,虽然生活有些拮据,但在夫妻俩的操持下日子过得井井有条。天有不测风云,38岁那年马占军被省级医院确诊为视网膜脱落,治疗过很多次,效果一般,现在他只能看见微微光亮,被鉴定为视力一级残疾,但马占军依然很坚强、很阳光,他笑着说,“我们夫妻俩形影不离,我看不清楚东西,她就是我的眼睛,她听不见声音,我就是她的耳朵。”

    2015年马占军一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地质灾害,2016年易地搬迁让马占军一家住进了新家,村里配套修建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他家的居住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经过各级干部的不懈努力,多次沟通,夫妻俩心里明白,等靠要的心态摆脱不了现状,要想彻底摘掉头上的“穷帽子”,还得靠自己的双手。于是,他俩决定抛开一切困难,根据自身情况,向农商银行申请了“530贷款”,购买西门塔肉牛,开始发展养殖业。马占军通过政府的引导和对养殖业的兴趣,很快就掌握了养殖技术,从起初的1头牛扩大到现在的4头。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马占军夫妻俩坚持让女儿马文芳接受康复教育,说起女儿,马占军满脸的幸福,女儿在学校时,很努力,成绩很优秀,现在毕业了还可以打工赚钱了,每年回家都带钱给家里,一下子家庭收入从以前一年四五千一下子增加到现在三万多元了。“我脱贫我光荣”,不等不靠,依靠党的惠民政策自力更生、摆脱贫困、成功摘帽,像马占军一样“看得见、摸得着、学的到”的脱贫光荣户们,日子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东川镇党委政府通过评选、表彰脱贫致富示范户等活动,发挥榜样示范带动作用,激发全镇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在全镇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帮助贫困群众树立战胜困难和摆脱贫困的信心,切实改变过去“等靠要”的陈旧观念,提升贫困群众自主脱贫能力,为全镇脱贫攻坚注入了正能量。

内容时间:2020-01-06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