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县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全局统领和根本保障,通过筑强战斗堡垒、强化队伍建设、汇聚人才力量、发展集体经济等举措,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注重固本强基,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一是扎实开展“促百分百达标、迎党百年华诞”以评促建活动,对38个行政村从组织生活落实情况、活动阵地作用发挥、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全覆盖考评,为推进乡村振兴锻造坚强堡垒。二是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44个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一肩挑”比例达到100%,“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1.7岁,较上届降低了2.8岁;高中及以上学历129人,较上届提升了27个百分点,整体实现了“一降一升”,有效夯实了乡村振兴组织基础。三是建立“党内法规制度每月集中学习周”和“学习执行情况随检”机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加强村干部对党内法规、党建实务、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等内容进行专题学习,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坚实稳固的农牧区党支部。
强化队伍建设,激发乡村振兴主体活力。一是引导21名符合条件的村干部报读大专学历,对280余名新任职的村(社区)“两委”干部进行专题培训,选派20余名村干部参加省州专题培训,在提升自身素养上下功夫,为乡村振兴供给能担当、有能力的组织力量。二是突出人岗相适、人村相宜,向17个行政村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51人,其中,“80”“90”后占比74.5%,大学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76.4%,进一步壮大了乡村振兴“生力军”。三是采取党员群众推荐、村党支部举荐、党委审核备案等方式,重点从致富带头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军人、回乡创业的优秀外出务工人员中选拔村级后备干部,目前全县共储备后备干部289人,有效夯实了乡村振兴后备力量。
汇聚人才力量,点燃乡村振兴红色引擎。一是开展柴达木双峰驼产业技术培训,以理论讲解+实地观摩的方式,组织全县畜牧技术员、各镇主管副镇长以及骆驼养殖大户60余人围绕高品质驼奶生产关键技术、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内容进行学习,着力培养一批农牧区“土专家”人才队伍,点燃乡村振兴农牧人才“新引擎”。二是积极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实现法律顾问全域覆盖,推动问题在基层解决,矛盾在基层化解,激活乡村振兴治理活水。三是采取“线上+线下”相融互促的培训方式,突出抓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民技术骨干、农产品电商等主体培训,着力打造乡村振兴“新农人”队伍。四是下派2021年新招录的14名选调生到村任职,精心安排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治理力等具体内容开展全面调研,推动选调生真正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的先锋队。
发展集体经济,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一是组织召开新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培训暨集中约谈会,组织县农牧和乡村振兴局主要领导围绕编制产业目录、制定发展计划等内容进行专题讲解,有效破解村级党组织目录不会编、发展没思路等问题。二是积极落实各类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8613万元,稳妥推进26个特色养殖、旅游及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标对表推动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三是坚持因村制宜、一村一策,以“党支部+联合社+企业+牧户”“党支部+合作社+致富能人”等发展模式,形成了卜浪沟村柴达木双峰驼养殖、怀灿吉村线下体验店打造、塔拉村木屋客栈等一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样板”,为农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活力。四是牵头试点推进“党群创业帮带项目”,统筹资源力量在希里沟镇步行街、柯柯镇三个牧业村、茶卡“天空壹号”景区搭建产业和创业“孵化区”,促“银村、景村、产村”结合,初步形成了党建搭台促振兴、群众增收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内容时间:2021-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