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持续整治环境卫生,村容村貌变化巨大,群众爱村护卫意识明显增强。”今年10月中旬,兴海县子科滩镇城东社区党支部书记扎西卓玛带领村干部、村特岗人员拿起铁钳、扫帚,在中铁新区村周围的草坪里清理卫生,现场制成视频发布在村微信群,引来一片赞扬声。
????改善村居环境美家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把草地保护得更绿,把清水呵护得更清。”扎西卓玛表示,他们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实施,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利用好“微信”随手拍,增强日常曝光度,硬起铁腕治理农村环卫,把治理环境当做日常的工作来做。
????干净的卫生室、宽敞的篮球场、环境舒适的幼儿园、笔直的村道,整齐的农家院落,停放在院门前的小轿车。在兴海县安康小区内,搬迁群众从农村迁入城镇、从农民转变为居民,他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全县通过采取居家养老、兜底保障等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同时做到项目规划到村到户,脱贫效果到村到户。贫困群众人均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切实增强了群众的“造血”能力。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兴海县共实施各类市政公用及市政基础设施、城乡住房保障、高原美丽乡村等项目62项,累计总投资10.47亿元;同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截至目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达到57.6%。
????发展特色产业富农家
????“以前村子附近没有可以打工的地方,只能去外地打工,现在村里有了合作社,每天都有活干,还能照顾孩子和家里的老人,比去外面好多了。”提及村里的集体产业,兴海县安多民俗文化村村民索南才让开心的说起他家生活带来的变化。
发展产业是脱贫之本、富民之基。全州坚持统筹规划、固强补弱的原则,采取资源开发、资产盘活、产业带动、服务创收、入股分红等多种方式,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路子,不断增强村级组织“造血”功能和自身发展的能力。按照“一乡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的扶贫产业发展新思路,围绕特色产业、乡村旅游、光伏扶贫等积极探索、推广“企业(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分类施策,走出了一条多元化产业增收的路子。
????如今,行走在兴海县各个乡村之间,目之所及,碧水环绕,田园似锦。崭新的民居错落有致,大棚基地井然有序,产业扶贫车间机声隆隆……处处都能感受到“脱贫摘帽”后的新变化、新生活、新希望,一幅充满生机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呈现在眼前。
????完善社会治理树新风
????群众是乡村治理的主体者、受益者。只有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让群众以主人翁姿态参与治理,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为此,全州各地各部门及村领导班子组织开展优秀党团员、优秀村干部、好公婆、好儿媳、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脱贫光荣户等身边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在每年的节庆进行大张旗鼓表彰奖励,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让村民们学有榜样、追有方向、赶有目标。
????在推进移风易俗过程中,贵南县塔秀乡塔秀村不仅注重培育村里文明风气的“小气候”,还力所能及为优化全州“大环境”发挥“乘数效应”。毫无保留地向全州农村牧区分享了经验做法,交流了心得体会,成为全州各村争相学习的榜样。
近年来,全州多措并举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和破除陈规陋习工作,村民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方面,倡导鼓励村民改变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吃喝浪费等现象,规范了红白事操作流程和办理标准,并在村委会宣传栏公示;另一方面,加强文明殡葬宣传,积极倡导厚养薄葬文明新风。将移风易俗有关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并制作展板,悬挂在村内醒目位置,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农民群众的行为习惯,乡村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邻里间的纠纷变少了,居住的环境更美了,口袋越来越鼓了……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海南州乡村振兴正走出铿锵足迹。
内容时间:202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