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新品种 新希望 黄土地里的“合阳红薯”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2-03  编辑:曹亮亮

“我这北雷红看着比你的好,今年薯王肯是我的”。“你别高兴得太早,我这是新苗子”。脱贫户党茂发和党三奎边往地头走边呛着对方,丝毫不作退让。今天是合作社为他们,约定比赛的日子,就是要看看谁家示范田里种出的红薯成色更好、产量更高。

党茂发和党三奎是我县黑池镇西休村的农民,祖上三代都在种植北雷红红薯。今年初,党三奎通过自己所在的曙光红薯专业合作社引进了新薯苗,并采用黑膜覆盖技术进行栽培,他对自己夺魁也是信心满满。

“救命粮”北雷红 红遍三秦 享誉西北

党茂发口中的“北雷红”,又称“秦薯三号”。上世纪60-70年代,为解决口粮不足,产量较高的北雷红红薯栽培遍及合阳全境,一度成为三秦大地上的“救命粮”。

合阳独特的地理特征符合红薯喜温暖、耐干旱的生长特性,从而使该区域内所产红薯口感干面香甜,生吃香脆,又富含多种维生素以及钾、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因此被誉为“薯中极品”。合阳红薯又因其薯皮紫红色,薯肉淡黄,形态苗条匀称,被大家称为“世界上最漂亮的红薯”。产品多以鲜薯运往西安、甘肃、新疆等地,近年来也畅销北京、上海,销量独占我国西北市场鳌头。

科技护航 树立红薯产业地方标准

在红薯产业发展中,县农技中心主动扛起了发展大旗,组建技术团队,研究推广实用技术。1996年,红薯地膜栽培试验成功,平均亩产实现1760公斤,创历史最高纪录。2017年,我县又将滴灌技术应用在红薯生产上,使平均亩产达到了3750公斤。2018年,在全国甘薯高产高效竞赛中,我县示范地亩产高达5320公斤,获得竞赛组两个奖项。

“向科技要生产力,不断提升合阳红薯的产量、质量。”县农技中心副主任王巧云告诉记者,中心还先后与甘薯专家及科研团队展开深入合作。先后引进18个新品种,开展了品种比较、栽培模式、肥效对比、沼肥应用、生物防治等一系列综合试验。筛选出适宜当地栽培的鲜食蒸烤型、淀粉加工型和特色保健型三类8个主要品种,推广栽植后收到较好的效果。脱毒壮苗、配方施肥、覆膜滴灌等十余项高产栽培技术在合阳及周边得到普遍应用。其中地膜覆盖技术流程最终被认定为渭南市地方标准。“下一步,中心将加强联合产业园区,扩大推广标准化高产技术,加快产业规模发展。”合阳县农技中心主任王亚生说,他表示今后还要在提升产业、保护种源资源和绿色发展上下足功夫。

合阳红薯助力脱贫攻坚 壮大集体经济

今年年初,我县作为国定贫困县先后通过省级评估和国家评审,顺利实现整体脱贫。红薯产业作为当地脱贫攻坚主导产业之一,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我们准备投建一个年产200万斤淀粉的加工厂,深化红薯产业发展的同时,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县曙光红薯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秦艳军满怀信心的表示,要为薯农提供从育苗、技术、农资、销售到深加工的一条龙产业服务链。该合作社从建园至今已带动181户贫困户发展红薯产业,同时吸收75户园区务工,实现了人均每年15000元到20000元不等的收入。

县农技中心还与陕西秦辉薯业公司、新池镇南沟村合作建设高产栽培示范园,按入股土地、劳务用工、资金使用和村集体提留的“3331”占比模式分红,助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不返贫。

2015年,“合阳红薯”被农业部命名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该县紧抓这一发展机遇,先后建成以黑池镇申庄村、西休村、南社村为主的6个千亩有机红薯示范基地。同时利用各种展销、博览会、举办红薯文化节和全国红薯擂台赛等机会对外宣传推介,不断提升合阳红薯品牌影响力,红薯产品也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人们的欢迎,产品远销迪拜。

“要通过科技推广,提升品牌质量,进一步擦亮‘合阳红薯’这块金字招牌。”县农业农村局长王万民表示,今后会通过“科技下乡”、“两团三队”等多种方式,强化与薯业专家和技术领先企业的合作交流,将先进的栽培技术推广应用于合阳红薯生产的各个环节,以科技助推产业大发展。


内容时间:2019-09-19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13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