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佳县始终以贫瘠的面容示人,但“母亲河”永远不会遗忘每一个 孩子,她给予了佳县人最为丰厚的馈赠——红枣,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的生活都离不开这脆甜的果实。据《中国果树志·枣卷》记载,中国枣的最早栽培中心在黄河 中下游一带,且以晋陕峡谷栽培较早,渐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佳县正位于该区域的核心地带。这座位于陕西省东北部黄河中游西岸的小城,也因着悠久的红枣 栽培史而闻名。毛主席在佳县时大赞“佳县的枣好!”
红枣享誉天下变成“金蛋蛋”
佳县枣树树干高大,树冠盖度大,成片种植可以起到良好的防风效 果,根向四面八方伸展的能力很强,匍匐根系较多,侧根发达,固持表层土壤的能力非常强,树龄较长的天然林和人工古树林,其土壤持水能力较强,在植被稀疏的 黄土高原区,能起到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涵养水源的作用。
除却食用价值,佳县红枣的药用价值也不容小觑。据《北京同仁堂志》记载:“用葭州(今佳县)大红枣,入药医百病”;康熙帝把佳县千年油枣确定为贡品,据从千年红枣的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分析发现,其内含的多糖碳链明显长于其他任何品种枣的糖碳链,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
朱家坬乡泥河沟村是佳县黄河岸边一个平实的村庄,三山环绕,两 岸悬崖峭壁,中间则平野铺展,周围的石山像一个聚集能量的宝盆,这里是陕晋黄河峡谷红枣的优生地,被誉为“天下红枣第一村”,现存有一片庞大的古枣树群 落,已有1400年的历史。这片枣树群有36亩,共生有各龄枣树1100余株。而在上高寨乡柳树峁村发现一株新的千年酸枣古树,树高约8.5米,表面光滑 无腐烂现象,现在依然“夏季枝叶茂盛,繁花满枝,深秋时节缀满果实”。
佳县十年九旱,粮食往往歉收,耐旱的枣树就成为百姓的“救命 粮”、“保命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仅由红枣演化而来的食品就称得上一绝,如枣糕、枣果馅、枣粽子、枣焖饭、枣酱、枣蜜、 醉枣等。佳县人还把红枣和喜庆联结在一起,祝福、祝寿、贺年、贺喜、相送相敬的食品中必有红枣,这些都为佳县红枣逐渐走向产业化提供了诸多好处。
“保命果”嬗变“致富果”
面对日益激烈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如何找准发展定位,形成自身特色,解决红枣产业粗放管理、无序发展的问题,从而在同类县区中脱颖而出,一度成为摆在佳县县委、县政府面前的现实难题。
如何使广大农民早日实现小康,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佳县县委、县政府把建设现代特色农业作为发展佳县农业的切入点和主抓手,与建设陕西新兴工业大县同等定位,协同发展,相互促动,带动佳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经过对全县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和对周边红枣大县的对比借鉴, 佳县县委、县政府适时提出打造“中国有机红枣名县、陕西省红枣大县、百万亩红枣基地”三大战略目标,将突破口放在红枣有机化生产方面,通过战略调整、差异 化发展、文化打造、产业链延伸等措施,全面推动红枣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今年以来,红枣产业持续壮大,佳县新建红枣基地0.7万亩,完 成红枣低产园改造5.75万亩,新建2000多亩的标准化示范枣园6个。投资3亿元的天骄集团红枣浓缩液项目正式签约,成功举办了“中国红枣名乡”佳县红 枣采摘销售推介会,佳县古枣园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选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为我国西北地区唯一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农业系统。全县粮食 总产量14.19万吨,实现种植业总产值6亿元,实现畜牧业总产值4.6亿元。全年劳务输出6.2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6.85亿元。
对于农产品产业化来说,“政府引领方向”、“龙头企业带动”才 是正确之路。以佳县益民公司为例,这家成立于2007年5月16日的公司,已成为集红枣基地建设、红枣精深加工、产品销售、科技示范为一体的科技型企业。 现在公司主营“枣缘红”牌红枣酒,包括有机红枣红酒、有机红枣干红、有机红枣白兰地共三大类4个系列11个品种,年均生产“枣缘红”酒可达11000多 吨。目前,公司已经在全国形成较为完善的销售和服务网络,打造了28个“枣缘红直销店”。
得益于佳县决策层数十年的奋争,红枣从“保命果”嬗变为“致富果”,现在全县农业经济中红枣经济收入占主要比例,全县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红枣产值占着1/3还多,红枣业从经济收入量的角度看已经步入该县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行列。
发展红枣产业推进特色富民
红枣在佳县已有3000多年的栽植历史,今年,佳县多项举措提升红枣产业发展水平,全力打好“红枣牌”,促进农民收入实现新增长。
精心打造了红枣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狠抓有机红枣基地建设和标准 化生产,新建标准化示范枣园2000亩、大棚精品枣园200亩,持续推进人均5亩果的目标;鼓励土地流转、大户承包、集中连片发展,落实新建规模化标准示 范园、大棚精品枣园补贴政策,完成低产枣园改造4万亩。
同时,加大红枣产业人才培养力度,培养红枣专家20人、技术人 员200人、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100人、冷库经营者500人、果品经销中介人2000人;强化枣农培训和枣树田间管理;大力推广测土配肥、水利设施配 套、药物生物防虫等关键技术,着力解决红枣病虫害、红枣裂果等问题。
另外,加快推进枣果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佳州千年油枣”品 牌,促进红枣提质增效;全力保障山西天骄集团一期10万吨红枣浓缩液项目年底建成投产,打造国内知名红枣龙头企业;进一步支持益民、陕北红两家企业稳步发 展,做大做强枣酒产业,积极开发枣叶提取黄酮、枣茶等高附加值产品,发展枣核、枣渣、烂枣加工成饲料、有机肥料产业,形成较为完整的红枣产业链条,实现多 环节增值。益民红枣酒优化生产多糖提取项目、红枣博览馆项目、陕北红5000吨红枣发酵果酒扩建项目,新建2000平方米酒庄、1000平方米冷链物流项 目年底建成。
未来,佳县定位狠抓红枣品牌建设、多季开发和高端转化,推广 “土地集中流转、大户承包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坚持每年新栽5万亩、低产枣园改造5万亩推进百万亩红枣基地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应用推 广,淘汰劣势枣种,更新老化枣林,全力支持益民和陕北红完成技改。红枣补血口服液项目完成厂建,红枣多糖项目加快研究开发步伐。年内建成红枣专家大楼、科 技企业孵化中心和红枣物流园区,举办红枣采摘节暨产业研讨会,不断提升佳县红枣知名度和美誉度,确保“十二五”末全县农民人均红枣纯收入达到5000元。
目前,佳县枣林面积达到82万亩,其中有机红枣6万亩,全县有 红枣加工注册公司52个,红枣加工能力达1亿斤,成功注册了“佳县油枣”地理商标,统一了全县红枣销售包装,“枣缘红”和“陕北红韵”成为国家红枣酒注册 商标。佳县泥河沟古枣园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佳县红枣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逐年提升。红枣产业俨然成了壮大佳县县域经济的主 导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龙头产业。
内容时间:2015-12-24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