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阳:“质量导向”掀起精准脱贫新攻势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冲刺决胜阶段。千阳县注重“质量脱贫”,不断创新完善扶贫方式,在贫困村实施扶贫“项目超市”、“搭载式”扶贫、村集体经济全覆盖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掀起了一场具有千阳县特色的高质量精准脱贫新攻势。
设置扶贫“项目超市”
从“想办法”到“选办法”
谢芳明是千阳县崔家头镇段家塬村贫困户,一直靠开拖拉机跑运输过日子。然而因为2015年家人的一场大病,他不仅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下5万元外债。2016年年初,镇、村扶贫干部按照他家的实际情况,通过村上的扶贫“项目超市”平台,为他选择了一套以养羊业为主的产业扶贫致富方案。如今两年过去了,谢芳明家的羊已由最初的3只发展到130多只。
此外,通过村上的扶贫“项目超市”,谢芳明家还享受到危房改造、教育、医疗等8个项目的扶持。如今,谢芳明不仅还清了外债,未来的生活也有了保障。谢芳明说:“大家有什么脱贫需求,如今在村上的扶贫‘项目超市’里都可以找到。今年我准备再承包一个牧场,把养殖业继续发展下去。”
从“想办法”到“选办法”,谢芳明只是千阳县扶贫“项目超市”众多受益的贫困群众之一。
贫困群众致贫的原因各不相同。为了解决群众不知道怎么脱贫、干部不知道怎么帮扶的问题,千阳县着眼长远发展,把各个贫困村及贫困户提出的自来水、产业、医疗室、文化站等需求汇总成具体项目,在县、镇、村三级“项目超市”平台挂牌管理。
千阳县扶贫办主任王伟介绍,扶贫“项目超市”,就是将贫困村的脱贫产业和贫困户的脱贫需求放入“超市”成为“商品”,再组织各级扶贫组织进入“超市”购买“商品”、认领项目,把对贫困户的各项扶持政策项目化、条理化、可视化,让扶贫工作从“想办法”变成“选办法”,实现扶贫资源高效对接。截至目前,千阳县已累计征集筛选包装村级扶贫项目2446个,户级扶贫项目两类12项9.38万个。
创新“搭载式”扶贫
从“有甜头”到“有赚头”
企业想发展壮大,贫困户想脱贫。如何让国家的扶贫好政策、产业扶持资金发挥最大作用?千阳县创新推出“搭载式”扶贫,把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捆绑”在一起,让贫困户伴随企业的发展壮大实现脱贫致富。
目前,千阳县“搭载式”扶贫主要通过合作联营、流转土地入股、注入资金入股、托管建园合作、务工学艺、社区工厂等6种“搭载”模式开展,针对每个贫困村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进行“搭载式”帮扶,让贫困户从“有甜头”到“有赚头”。
千阳县城关镇惠家沟村贫困户刘引军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刘引军介绍说,奶畜产业是千阳县的特色产业。去年,他得知县上有“搭载式”扶贫的项目后,便向朋友借了3万元养了50只奶山羊。因为有“搭载”企业的技术指导和集体管护,当年,刘引军通过奶山羊养殖就实现了增收。如今,刘引军的养殖规模已经扩大到了150多只,收入比以前更高。刘引军的“搭载”扶贫方式采取的是合作联营模式,就是通过“政府出资、企业组织、集约经营、农户参与”,让缺少技术、不懂市场的贫困户跟着“搭载”企业或合作社踏踏实实劳动,实现脱贫。
截至目前,千阳县已有飞天乳业、海升苹果等58家龙头企业参与“搭载式”扶贫。
村集体经济全覆盖
从“短期富”到“长远富”
精准扶贫,不仅要解决贫困群众短期快速致富的问题,还要保证其脱贫不返贫,能够长远富起来。去年以来,千阳县以产业扶贫为根本,通过资金、土地、劳动力入股等方式,深入实施“合作社+贫困户”带动模式。
张家塬镇宝丰村,由于交通和用水不便,缺少产业,群众想致富难上加难。为了让宝丰村彻底挖断穷根,村上成立了合作社,依托山地环境发展矮砧苹果、奶山羊养殖等特色产业,由村合作社带着全体村民一起致富。驻村扶贫干部不仅针对全村的发展制定了整体规划,还根据每家每户的实际条件开展一户一策扶贫。
内容时间:2018-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