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记石泉县脱贫攻坚“三个六”扶贫模式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9-17  编辑:崔月

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安康讯(李文化 通讯员 胡红莉 陈晨)精准扶贫拔穷根,贫困群众喜相迎。这是石泉县2017年精准扶贫的真实写照。

  自石泉全面推进“三个六”精准扶贫模式以来,通村路、通组路、产业路,路路畅通,打破了阻碍致富的垫脚石,贫困村落大变样;换新房、有出路、上的起学、看得起病,生活的阴霾消失啦,贫困群众笑哈哈;住农村、寻穷根、找出路、共致富,村子更好了,农民更富了,干部帮扶劲头更足了,田间地头、山村角落里都是群众的笑脸,他们用最朴实的话语表达着感激,这一年,我们看到了很多......

“第一书记”倾情帮扶

  泥泞路,杂草地,少产业,低收入,这是石泉县池河镇良田村过去的状况。2016年1月,第一书记谢进军从前任村干部手中接过扶贫棒,从此吃在村上,住在村上,以村为“家”,与农民交朋友,没日没夜的开展扶贫工作,良田村在他倾情帮住下,悄然变化。

  2016年,通过产业奖补政策鼓励和精准“三业”帮助措施,贫困户都制定了相应的产业发展措施,全村发放产业奖补资金66060元,有了希望和好政策,贫困群众干劲十足。2017年依托良田大米合作社建立了400亩的优质大米基地,带动了25户贫困户增收;利用原青山村的地理优势,栽植了50亩的红杨猕猴桃和20亩的李子园;发展订单农业,栽植辣椒50亩带动6户贫困户增收。

 在“第一书记”的倾情帮扶下,良田村十组贫困户王刚的“黑户”问题解决了,低保户刘胜友的低保金被冻结的问题解决了,贫困户刘左强务工途中出车祸,谢进军连夜陪同......这一桩桩、一件件感人事迹,都是“第一书记”在村为民的真实写照。

  像谢进军这样的第一书记还有很多,石泉县依据“三个六”精准模式中的“六个一工作机制”,按照“派得出、驻得下、作用好、民满意”的要求,从各镇各部门各单位抽调一批素质过硬、作风务实、能力较强的干部,为全县有脱贫攻坚任务的150个村(含10个农村社区)派驻了工作队,他们驻扎一线奋斗,“贫困户不脱贫,我们不回家”在被派往前去驻村的第一书记们立下这样的重誓。

  2017年以来,他们不忘初心,牢记誓言,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当初的承诺,赢得群众的称赞。

贫困户主动摘“穷帽”

  张诗卫是石泉县喜河镇树林村人,因为家中收入来源匮乏、父母均为残疾、加之家庭人口多……2014年张诗卫一家被评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张诗卫很勤劳,却因为缺资金限制了这个家庭进一步的发展,

  工作队在了解到他家情况后,主动上门,为其量身定制扶贫方案,帮其贷款5万元购买了7头“苏秦”品种的母猪和1头“白金黑”品种的公猪。随后又给他发了3000元的产业奖补资金扩建猪圈,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自己辛勤努力下,一年下来,靠养猪卖肉,就净赚高达11万元。

2017年初他主动申请脱贫,顺利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并主动为村里贫困户捐助5头猪崽来表达自己对工作队帮扶的谢意。

 石泉县饶峰镇牛羊河村三组的贫困户李正金起早贪黑,耗时三年致力开荒,把牛羊河村的一面半荒山建成了自己的核桃园,180余亩山地栽植5500多颗核桃树苗,主动捐献产业奖补资金修建产业路,年底成功脱贫;熨斗镇高兴村的盲人张守学在包扶干部的帮助下,学习按摩技术,在县城里当了一名实习“按摩师”,顺利脱贫;迎丰镇红花坪村的储春水积极发展产业,当了一名村里的生态护林员,靠着自己的双手发家致富,也实现了脱贫愿望;还有曾溪镇大沟村黄治辉......

  石泉县紧扣“三个六”扶贫举措中的“六个一批工程”,在产业扶持、创业就业、安全住房、安全饮水、医疗教育、生态扶贫、兜底保障等方面制定具体帮扶计划,确保脱贫户经济收入和“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达标,每户有1至2项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确保高质量稳定脱贫。

干群结队一家亲

  端午前后的熨斗,田间地头一片繁忙,在“秧把式”的吆喝下,干部村民齐上阵,挽起裤腿下田插秧,在起好的行道中,整齐划一的标准下,大家齐头并进,绿油油的水田、秧田和穿着五颜六色的劳作者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噼里啪啦鞭炮响,喜河镇双沟村的29户村民集体入住新家,政府为他们举办了入住仪式,还专门为入住群众购买了生活用品,79岁的李如喜热泪盈眶,握着村干部的手不停地感谢道:“都是党的政策好啊,我一个快80岁的人了,还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感谢你们的帮扶,感谢政府啊。”朴实的话语里是满满地感激之情。

泉县喜河镇移民安置点房屋整齐靓丽、设施完善、环境优美

  2017年以来,石泉县通过结对帮扶,有效促进了产业扶贫、资源优势转化、教育和医疗人才培养等工作,先后开展扶贫帮困活动近1000次,惠及群众1万余人。

  通过脱贫攻坚工作扎实开展,贫困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入户的路更平了,贫困户的收入更稳了,村里的环境卫生更净了,干部与群众的感情也更浓了。


内容时间:2018-02-07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