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茶园飘香茶农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4-18  编辑:曹亮亮

       明前茶飘香,茶农采茶忙。三月下旬以来,随着气温逐渐转暖,镇安县达仁镇双河村的茶叶进入了旺采期。“别小看这一片片茶叶,炒好后一斤要卖上千元哩!”村党支部书记程光禄双手捧着刚摘下来的“碧螺春”茶叶嫩芽说。去年村上依靠茶产业人均收入达到8530元,大部分贫困户摆脱了贫困。

       双河村是镇安少见的务茶村。据当地一些老年人回忆,村民种茶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这里海拔低、植被好,加之距安康、紫阳等茶叶产区近,一些农民便自发地务起了茶。但由于镇安地处秦巴山区深处,交通不便、道路难行,茶叶“困”在深山不为人知,自然也没能让茶农富起来。 

       2016年起,镇安县总工会对双河村开展精准帮扶,首先便将扶贫工作的重心落在了村上2200亩不成形的茶园上。先后调运茶种23.8万斤、茶苗39万株、专用肥18万斤,建成标准化、规模化茶园3480亩,使全村茶园面积累计达到5680亩,户均12.9亩,人均4.1亩。同时,联系镇安盛华、康盛两家茶叶加工企业投资200万元,在双河村建成两个茶叶生产加工厂,方便茶农就近加工生产成品茶叶。村里的双茗茶叶合作社已经有82户群众参加,合作社组织专家培训农户茶叶采摘、除草、修剪、施肥等方面的知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此外,先后争取资金120万元、投入补助资金81万元,用于建茶园、兴蚕桑、养蜜蜂等产业发展。 

       48岁的双河村村民乐发奎一家早在10年前就开始种茶,现有茶园56亩,去年仅茶叶一项收入就达到近两万元。此外他还养有蜂和猪,总收入达到六万多元。“忙碌完这一两个月,我们这一年的一小半收入就有了。”乐发奎笑称,早年间辛辛苦苦务一年茶到最后不够全家吃喝,现在务茶一年刨去成本还能净赚一万多元。村委会主任张先成介绍,村里440户已有102户群众发展茶产业,平均每户的茶叶收入能达到1200元左右,茶叶收入占群众年收入的三分之一,茶园经济已经成为全村以茶、蜂、蚕三大主导产业的首位产业。


内容时间:2019-04-08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