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道路畅通工作。打通对外交通大动脉,加快平镇二级公路和平镇高速公路建设,积极争取安张衡铁路经过镇坪;提升镇村道路等级,结合村镇行政区划调整、避灾移民搬迁、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村客运物流等实际,进一步提升镇村道路等级,确保道路畅通;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制度,力争到2020年,全面建立以县级管理为主、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以市场化运作为主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格局和框架,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达到常态化和规范化;推进行政村班车通畅工程,规划新建乡镇二级客运站 1个,农村招呼站30个,到2020年力争全县行政村通班车率达到100%。
二是饮水安全工作。实施供水保障工程,加快县城、集镇、移民集中安置点和农村安全饮水建设步伐,新建文彩水厂、县城供水应急水源工程,扩建集镇供水工程,新建移民集中安置点供水工程20处,新(扩)建农村安全饮水20处。实施水环境治理工程,加强饮水资源保护,逐步规范居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保障污水治理设施正常运行;完善农村饮水管理体系,制定农村饮水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农村饮水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增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职能。
三是农村电力保障工作。加大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作力度,规划新建和改造10千伏及以下供电线路200公里、35千伏供电线路 18公里、110千伏输电线路72公里;新建35千伏变电站1座、升压改造110千伏变电站1座。
四是住房安全保障工作。实施避灾移民搬迁扶贫攻坚工程,到2020年,建成500户以上移民集中安置点3个、100户以上移民集中安置点17个、50户以上移民集中安置点18个,全面完成6600户避灾扶贫搬迁任务,解决贫困、危居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大力实施农村安居工程,对具有我县农村户口且居住在土坯房的低保户、五保户和贫困重度残疾人户等列入“交钥匙”工程,规划新建农村“交钥匙”工程1000套50000平方米。
五是特色产业富民工作。稳步发展特色产业,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平台,稳步发展猪、药、芋主导产业和菌、禽、烟、茶、冷水养殖等多种经营项目,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实现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到2015年,建设现代农业园区30个,每个贫困农户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至少参与1项增收项目;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实现农民收入倍增。到2015年,全县培育种养专业大户2000户、家庭农场100个、专业合作社60个、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家;全力打造特色产品品牌,围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着力打造特色品牌。到2015年,新培育市级以上名牌产品5个、著名产品2个、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认证5个。
六是旅游产业扶贫工作。建设美丽乡村,按照“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能源”的定位,将“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纳入扶贫开发统筹范围,全力打造镇坪“自然国心、巴山药乡、养生天堂”名片。到2015年,建设美丽乡村9个,建设生态镇5个、生态村12个;加快推进休闲农业、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星级农家乐,着力发展富硒旅游食品、医药旅游保健品、生态旅游工艺品等产品,全力培育省级以上旅游景点景区。
七是教育扶贫工作。实施办学条件提升工程,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全面落实15年免费教育,促进义务教育达标。积极开展对口帮扶活动,建立我县城区优质学校定点挂钩农村学校制度,实现学校管理、教学科研、师资培训等资源的共享;整合“雨露计划”、实用技术、转移就业、职业教育等各类培训,让农村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有一技之长、让农村贫困家庭主要劳力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
八是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完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功能,进一步健全卫生服务体系,扩建县医院、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镇计生育服务站,新建县中医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周转房,提升县、镇、村三级卫生和计生服务站功能。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建立适应群众生活和健康需要的较为完善的疾病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农村居民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率达到95%以上,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以上,基本实现门诊统筹全覆盖。
九是文化建设工作。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利用各种活动场所,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加大设备配送,开展流动服务,建好基层队伍,促进资源共享,提升服务水平。加强特色体验、民俗表演、地方特产、小吃开发等文化产业专业镇、特色村、文化一条街建设,统筹多种方式,提高电视覆盖率。
十是信息化工作。加大全县互联网接入工作力度,推进建制村及中小学、教学点接通符合国家标准的互联网,实现扶贫信息与各类涉农信息系统资源共享。每个贫困村至少确定1名有文化、懂信息、能服务的信息员,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信息获取和服务能力。
内容时间:2014-09-1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