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山大沟深水清幽 养蜂种药迁新居——老庄子村的脱贫奏鸣曲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2-20  编辑:曹亮亮

7月1日,从西安出发经过了3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到了本次驻村采访的目的地:周至县王家河镇老庄子村。

一路上,群山莽莽,绿树苍苍,黑河哗哗流水之声和鸟声相伴。触目可见森林防火、水源地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宣传标语和保护区石碑。

老庄子村地处秦岭北麓,是黑河水源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秦岭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三大环保区叠加区。距周至县城53公里,距离108国道15公里。最低海拔1000米,最高海拔2700米。

在老庄子村的脱贫路上,该村的扶贫工作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17年5月31日,莲湖区派驻周至县王家河镇老庄子村的扶贫工作队到位。队长许凯、第一书记宁涛、联络员雷强融入这里,成了老庄子村第84户“村民”。

成立合作社:村民有了获得感

对老庄子村村民来说,2018年是一个非常有获得感的年份。年底,全村83户村民都从集体合作社领到了分红。笑容挂在脸上,幸福甜在心里。

现年69岁的谢兴才是如今村里的养蜂大户,在2017年之前,他使用的是原始的蜂筒来养殖蜜蜂,当地人称“棒棒蜂”,一年只出一次蜜,且产量极不稳定。2017年后,在工作队的帮扶下,他升级了蜂箱,目前养了100多箱蜂。据他所说,今年已经出了近700斤蜜,粗略估计能收入3.5万元。“销路我也不用愁,合作社和帮扶队给我们想办法卖出去,我只用把蜂养好就可以了。除了卖蜂蜜的钱,去年我还从合作社拿了2000块钱分红!”谢兴才笑着说。

说起合作社“分红”,老庄子村原村主任魏邦玉感叹说:“由于条件限制,我们老庄子村以前一直没有集体经济,扶贫工作队来了之后,帮我们联系了20万元产业帮扶资金,协调销售渠道,设计产品包装,组建了集体合作社,今年第一年就收获优质蜂蜜近两千斤,产生收益9万元,实现首年运营率先获利,包括贫困户在内,每家每户都拿到分红,大家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甜头,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劲头更加足了!”

“老庄子村在三大环保叠加区,生态红线一定是不能突破的。我们经过前期调研之后认为,搞中蜂养殖和中药材种植应该是一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路子。因此我们将这两个作为村里的主导产业进行帮扶”。老庄子村第一书记宁涛告诉记者。

据了解,目前老庄子村已初步形成以中蜂养殖、中药材种植为主的特色产业。贫困户目前都有中长期产业,享受产业帮扶政策和资金补助。

中蜂酿花蜜:生活有了幸福感

“老庄子村有2个村民小组,共 83户281人。这边叫老庄子,是一组;那边是圪崂子,是二组。” 扶贫工作队队长许凯用手大致比划出方位。“老庄子村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村民住得非常分散,户与户之间大部分需要步行,住得最远的村民距离村部有5公里山路。我们进村入户搞调查,一天跑七八户天就黑了,就要返回村部然后第二天继续上山调查。别看村子户数少人少,真正去一次你们就知道了。”

7月2日,我们跟随工作队从村部徒步到海拔1600多米的桂安银老汉家做入户访问。途中联络员雷强一路介绍,受地理位置和基础条件等诸多制约,老庄子村劳动力人口较少,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常年外出打工或照顾孩子在山外上学,村里大多只剩留守老人和病残人士。“在扶贫搬迁这块,老庄子村全村‘十二五’、‘十三五’搬迁安置45户155人。大部分人都已经搬迁,但现状是山上还有人居住,所以村中还保留了适量的过渡性生产用房。我们要去的桂安银家就属于这种情况”,老庄子村第一书记宁涛说。

到桂老汉家,正是正午。院子里蜜蜂嗡嗡,酿造着甜蜜的事业。花椒树已经结出红褐色的果实,散发出独有的花椒香。78岁的桂安银和老伴都是低保户,见到家中来客,拿出珍藏的蜂蜜酒邀请客人品尝。桂老汉告诉我们,工作队为他一项一项把该享受的扶贫政策都说得清清楚楚。现在的他每年可以拿到2000元的苏陕协作分红,另外还有2000元的村合作社分红。此外,他也享受“十二五”移民搬迁集中安置政策,在距离老庄子村约50公里的马召镇辛口社区拥有120平方米的住房。

山村换新颜:帮扶有了成就感

在桂老汉家,我们还见到了他的孙辈们。桂兰、杨子涵都是“零零后”,自小在大山里生活长大。他们对“走出去”和“开阔眼界”有着强烈的渴望。在周至县中学上学的他俩今年都参加了高考,分数都在二本线以上。“你们是老庄子村的希望,出去了之后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要忘了大山。”扶贫工作队的联络员雷强嘱咐着。

下山途中,经过贫困户雷世海家。据了解,他的儿子雷宝宝初中毕业没有考上高中,想学习一门技术。与他结对帮扶的莲湖区第八帮扶组组长杨爱民得知这一情况后,积极协调帮助雷宝宝选择技术学校和适合专业,使雷宝宝上学和今后就业问题得到了解决。在技校学了空调制冷专业的雷宝宝,入职知名空调公司,现在已经是一个空调安装队的小组长。

幸福生活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靠着一代代的积累。老庄子村的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也将逐渐在一代又一代奋斗的双手中逐渐成形。

据了解,老庄子村的建档立卡户55户182人。截至目前,已脱贫54户180人(除1户经上级核查属于政策兜底暂时保留),年人均纯收入9414.72元。现在的老庄子村标准化卫生室、安全饮水、通村硬化路、电力入户均达到行业部门政策要求,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实现了户脱贫、村退出的全部既定目标。

摘掉了多年贫困帽子的老庄子村,生活如同黑河水一样,奏响向前奔流的交响曲。

看着老庄子村村民们的精神面貌一天天有了改变,村子的脱贫内生动力一天天增强,用扶贫工作队队员们的话来说——“心里特别有成就感!”


内容时间:2019-07-08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