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让“一碗粥”走出吕梁那一道道沟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1-26  编辑:曹亮亮

       1月14日,雪后的山西吕梁山银装素裹,清冽寒冷。返乡创业青年张云的工厂就建在这群山中的一处山坳里,新春来临之际,他的工厂正“憋着劲”满负荷运转。春节一过,张云将迎来创业5年来最大订单的供货潮。 

       “现在是又忙又急,忙着抓生产,急着盼雪停。”记者见到张云时,他正带着人在山路上扫雪,由于下雪山路交通近乎中断,他们已经在山上被困了一个多星期,“一场大雪,车出不去,包装材料进不来,但是我们生产一直没停”。

      在生产车间,工人师傅在自动化的生产线上娴熟地操作着,一袋袋包装精美的代餐粥产品经机器封装后,再由几名身着工装的大姐分装入盒…… 

  去年12月,在北京举办的第四届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上,张云团队的扶贫产品因物美价廉受到不少消费者青睐,成功签约了4000万元订单。消息传回石楼县,乡亲们为“创业能人”张云叫好。 

  “差得远嘞,万里长征刚迈出第一步。”张云更多感受到的是身上沉甸甸的担子,“这些订单里盛着厂子里60多户、200多口贫困乡亲的生计和饭碗”。 

  张云的家乡山西石楼是深度贫困县,家乡的红枣、杂粮有“救命粮”“铁杆庄稼”“致富果”的赞誉,人们感叹黄河岸红枣的鲜甜饱满,却又为近些年农产品市场的“没落”而惋惜。 

  黄河岸的红枣启发了张云。两年来,在县里和团中央扶贫工作队的帮助支持下,几经琢磨,他带领创业团队研发生产出以石楼特色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代餐粥类扶贫产品“一碗粥道”,寓意着探求返乡青年创业之道、精品粥类产品之道、带动百姓增收之道,以“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为基本运营模式,打通了与贫困户、村集体之间的收益渠道。 

  在张云看来,这笔订单签了,意味着严峻的考验刚开始。石楼地处黄土沟壑残垣区,立地条件差,全县67%以上坡地以旱地农业为主。产品原材料品质如何保证、供货能力能否跟上、物流是否畅通……这些难题横亘在眼前,就像吕梁山的一道道沟梁。 

  张云的工厂位于吕梁市石楼县裴沟乡乔子头村。同石楼县很多偏僻山村一样,乔子头村只有一条穿村而过的土路与外界相连,整个村庄被山峰包围。张云的工厂就建在山腰间一处开阔地上。沿途山路滴水成冰,即便是经验丰富的老司机,要想上山,也要等雪化冰融。 

  自打张云回乡创业起,各种严峻的考验一直在上演。 

  张云说,“最疼的一次”是创业半年时,合作伙伴因忍受不了当地艰苦的条件,选择撤资离场。紧接着,项目停转、负债、工人纷纷辞职……那天厂里走得只剩下一个工人,而这名工人,就是自己年过六旬的父亲。这一幕,令他刻骨铭心。 

  “有人说我那时绝望了,其实我甚至连绝望的资格都没有。”张云说,老父亲给了自己最艰难时刻的支撑。他决定回来创业时,一辈子在土地里刨食的父亲默默地支持他,放下农活四处奔走,帮他筹备工厂。村里为了支持他,将全村唯一一块平整的地腾出来,供他建厂,“我要是放弃,这辈子就没脸回来了。”张云说。 

  熬过严冬,便是春日。如今,工厂效益一天比一天好,越来越多的农户选择到张云的工厂打工。 

  今年46岁的贫困户靳凤明是裴沟乡杨家坡村人,他和妻子都在张云的工厂干活。之前,妻子在家做饭,自己旱地种粮,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现在,他负责向周边七八十户贫困户以保护价收购干果杂粮,妻子杨挨弟则在生产线上包装产品,两口子年收入加起来近6万元,“比起过去的日子真是天差地别”。 

  “我去村里收枣,凡是贫困户来收,一斤涨一角,别小看这一角钱,大账算下来可不少。”靳凤明说,山里环境好,粮食品质也好,2019年,光他一人就收了两万多斤核桃,3万多斤谷子,“收入高了,日子越过越有盼头,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张云公司的工人绝大多数是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随着企业的发展,目前带动了63户贫困户增收,带动了一批贫困户的农产品销售,“我们希望通过收购贫困户的粮食、解决贫困户就业,带着大家一起脱贫”。 

  相比这笔千万订单,张云更看重的是要让消费者获得长期的品质保证,形成持续的品牌效应,把产品质量和鲜明特色当作市场销售的“压舱石”。对他而言,这更是带动石楼乡亲们脱离贫困的一场“攻坚战”。 


内容时间:2020-01-20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13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