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党建引领 永和精神永不服输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2-01  编辑:曹亮亮

永和县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梁峁残垣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交通条件落后,是我省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但是,在非常艰苦的环境条件下,永和县干部群众,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他们正在用“天生永和多崎岖,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想尽一切办法,积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深入挖掘当地特色产业,激发内生动力,蹚出了一条以基层党组织为引领、以产业扶贫为带动的创新扶贫、兴县富民之路。永和县委书记加天山概括说,“村村有产业带动、业业有党组织引领、户户有党员结对帮扶”。
  6月5日,山西晚报记者深入永和的城市山间、河边地垄,采访当地创新扶贫模式,感受当地党员、干部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永和人坚韧且倔强,他们改造天地的精气神儿,就像他们脚下储量惊人的天然气一样,绵绵无尽,雄浑磅礴。
  抓党建促脱贫 打造创新扶贫新模式
  “过去,永和是个穷县,大家一提到这里,首先想到的就是偏远与落后,真是太穷了!当年,我是流着眼泪离开永和的,甚至想过再也不回去了!”现在省城太原经营着多家中高档饭店的永和商人白小平回忆道。
  白小平曾经的怆然,其实是更多永和人的泪水。千百年来,当地老百姓寻找水源都很困难,生产生活基本上是靠天吃饭,贫困发生率达34.6%。层层叠叠的沟、峁、梁,割碎了永和本来就不大的国土面积,交通的不便利,阻隔了这片黄土高原与外界的联系,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脱贫任务重,脱贫时间紧,脱贫攻坚也成为统领永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最大的政治任务。
  “2012年以前,全县仅有一个濒临倒闭的小酒厂和一个小作坊式的醋厂,几乎没有什么工厂企业。”永和县县委副书记、县长范洋平说,多年来,永和主要产业只有单一的传统农业。产业发展不足的问题,靠一种办法解决不了老百姓的贫困,这就需要发挥全体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广大群众想办法、找路子,抓党建促脱贫,打造创新扶贫新模式,将工业、农业、文旅、生态等多种产业扶贫方式并举,通过多方面的渠道措施,为百姓谋生路、找出路,从根本上带动群众创收,让老百姓稳定脱贫。
  基层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
  在永和县,有个普通而特殊的党委,全称叫“永和县苹果产业联合党委”,隶属于阁底乡党委,下设9个党支部,是去年4月经过该县委组织部正式批复而成立的,目的是将永和县阁底乡8个有苹果产业的村党支部整合起来,依托当地的龙头企业,依靠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搭建起群众脱贫致富的桥梁。
  阁底乡盛产苹果,全乡有果农1095户,种植面积4700多亩,其中,仅446户贫困户种植的面积就有2600多亩,如果管理得当,销售渠道畅通,盛果期每亩苹果树年产值可达5000元以上,可以说,解决了苹果产业发展的难题,就能极大解决当地脱贫问题。
  联合党委成立之时,华龙果业公司总经理李永红被任命为产业联合党委副书记。这个从部队转业回来的小伙子,是永和县桑壁镇堡则村人,曾经是个出了名的“穷小子”。他养过羊、开过饭店、种过核桃,一心想改变贫穷的命运,直到2007年,才通过贩苹果赚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经过多年创业,李永红一步步成长为全县“苹果大王”。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虽说李永红富了,可是他没忘记乡亲们。在产业联合党委的带领下,李永红负责的华龙果业与阁底乡的8个村签了“订单”,以保护价收购苹果,统一管护、统一采购、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联合党委通过“党员示范带动+培养贫困户”的方式,打造了一批管护苹果树的土专家。除了有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帮扶之外,华龙果业专门为8个村分别派驻一名苹果管护技术员,常年驻村,对各村果树进行技术指导,并对果农进行技术培训,聘用果农进行管护,实现果农增收。阁底乡副乡长、联合党委副书记郭海林说,这就可以把先进的苹果栽种管理技术真正留在贫困户的田间地头,真正使苹果产业成为果农脱贫增收的“黄金”产业。
  阁底乡62岁的老刘,是当地见多识广的能人,除了开办农家乐实现增收,还兼职当起了果树管护员,每年仅管护费一项,就能增加两万多元的收入。老刘笑着和山西晚报记者打趣“苹果树下被好运气砸到的,不仅是牛顿,还有咱老农。”风趣诙谐的背后,当然靠腰杆子硬,日子过得红火,腰杆子就硬。
  近年来,李永红的“苹果王国”越做越强,不仅帮助当地果农,还直接让5个村76个贫困户脱了贫,户均年增收2500元。目前,李永红正在永和县芝河镇红花沟村,建设一个占地24亩的以存储、销售为一体的万吨果品交易市场,该项目总投资5400万元,得到了各级的大力支持。其中交易市场一期工程1000吨果品保鲜贮藏库已投入使用,投资583万元的二期果品营销中心将于今年7月开始运营。建成后将从根本上解决永和县干、鲜果的储存难、销售难的问题,带动全县苹果产业健康发展。
  除了苹果产业联合党委,永和县还依托乾坤湾、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等旅游资源成立旅游产业联村党委,把基层党组织建在其他产业链上,成立蔬菜种植产业联合党委和粮食种植产业联合党委。2019年在交口乡又成立了肉驴养殖产业联合党委。真正让党委聚力、党支部助力、产业发力,依靠抓党建促脱贫,集中推进扶贫模式创新。
  铺就脱贫致富路 永和人挺直腰杆
  永和太原商会会长毛书红,老家在永和的大山里,小时候每天上学攀爬近20公里的崎岖山路。“我小时候甚至‘希望’大山里能够有一次地震,直接把山川给震平了,上学就再也不用走山路了。”她说,虽然是儿时一个天真的想法,但确实是当时对永和交通状况的一个最真实的反映。
  永和地处晋陕两省沿黄交界处,境内不通铁路,之前交通路网极不发达,乡村道路等级标准低,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要想富,先修路!如今,路修好了,打通了通往外面的通道,永和人民致富的办法和手段就多了。近年来,这几年永和在道路交通条件改善方面的投入是最多的,变化也是非常显著的。过去,村民住在黄河边的山洼里,出入都是走羊肠小道,雨雪后想出去看个病都很困难。2017年至2019年,县里投资近2.1亿元,将永和县通往行政村的路面进行了硬化。今年9月底,全县79个行政村通村道路将全部达到退出贫困村道路硬化标准,并将全部开通客运班线,老百姓出行就更方便了。
  “过去,从永和去往临汾或者黄河对岸的陕西省延川县,都是盘山路,非常难走,一趟需要好几个小时,往返得一整天。”永和县交通局局长任清平告诉山西晚报记者,今年,随着霍永高速全线开通,大大缩短了永和通往外界的距离,不仅去临汾方便多了,从永和到陕西延川只需要40分钟,对河对岸游客来山西度假也很有吸引力。以后游客来永和,可以直接从乾坤湾互通上下高速,直通乾坤湾景区、红军东征纪念馆,这无疑是助力永和旅游发展的大动脉。
  为进一步带动沿黄地区红色文化发扬传承、旅游产业开发和沿线贫困乡村脱贫致富,临汾市打造了一条以“九曲黄河魂,峡谷风情线”为主题的中国黄河一号公路——山西沿黄扶贫旅游公路,在永和境内全长102公里,途经南庄、打石腰、阁底、交口4个乡镇,涉及44个行政村,181个自然村,5239户15000余名贫困人口。乾坤湾被纳入沿黄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综合开发带,成为全省打造的“黄河旅游板块”重点景区。永和县充分抓住机遇,全面推动硬件设施提档升级,完善宾馆、餐饮等布局,沿线修建了驿站、观景台、步行道、自行车道,进一步丰富旅游内涵,增强体验性。据了解,沿黄旅游公路永和段投资18亿多元。目前,高速路与沿黄旅游公路互通已经建好,几个支线包括试验段也已经修通。今年9月底,主线37公里的路段即将通车。
  “一条条平整宽阔的柏油路,相当于铺就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希望之路,我们的特产可以通过这条路运输出去,大家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了,老百姓跟着也能富起来。”永和县委副书记、县长范洋平说,现在,随着交通运输的极大改善,直接带动了全县工业、旅游等众多产业及县域经济的发展,为贫困人群创造就业岗位,增加了收入。
  “以前身在外地,我不愿意说自己是永和人,因为穷怕了,总直不起腰杆!现在,永和县的农业、工业、旅游、城市建设、道路交通等方面,通过很多年的发展,积极向好!财政收入较十年前翻了几番,人们逐步脱贫致富,过上了好日子,这都是有目共睹的。现在,我会自豪地说‘我是永和人’!我们那里有全国有名的乾坤湾、东征纪念馆,欢迎大家到我的老家永和旅游观光、投资兴业。”白小平说。
  “目前,永和县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的冲刺阶段,永和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县的党员、干部、群众将提振士气,创新工作举措,敢于面对、敢于担当、敢于作为,在困难当中找出路,在不利条件下抓机遇,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姿态,以永不服输的‘永和精神’为指引,克服一切困难,积极向贫困宣战,争取早日实现全县脱贫摘帽,下大力气将振兴永和的美好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永和县委书记加天山说。



内容时间:2019-06-14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13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