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朔州中院赴右玉县马堡村扶贫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6-26  编辑:陈亚丰

由于地理因素,分布在朔州市右玉县一些边远山区的山庄窝铺,土地贫瘠,信息闭塞,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李达窑乡马堡村就是这样一座典型的贫困山村。多年以来,村民多以种植胡麻、燕麦、土豆、豆类等小杂粮为主,经济基础薄弱,村集体经济为零。

2017年,马堡村成为朔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脱贫攻坚包村联系点。两年已匆匆而过,那么,马堡村发生了哪些变化?近日,记者跟随扶贫工作队一探究竟。

立承诺 扶贫队办好事

2017年5月3日,正逢春耕尾声,朔州中院扶贫工作队一行风尘仆仆北上右玉,正式进驻马堡村,扶贫攻坚战全面拉开了帷幕。

从驻村第一天起,在朔州中院副院长康毓东兼任扶贫队长,督察室主任、副调研员张玉成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吴躬、句少卿、丰毕栋等几名扶贫队员挨家挨户深入农户进行调查摸底,掌握第一手资料。

“扶贫工作队下村来了,可靠吗?城里人在咱这儿能适应吗?” “估计就是来看一看、转一转、做做样子、走个过场吧!”最初,马堡村的乡亲们对扶贫工作队持怀疑的态度。

为了让乡亲们打消顾虑,张玉成在村民家里召开了一场村民座谈会,村民们七嘴八舌,争抢发言。有的村民反映,我的土房墙裂了缝,快要倒塌了,你们管不管?有的村民问,村里吃水困难,你们给不给解决?还有的村民提出,想发展养殖,没有资金来源怎么办?……针对乡亲们提出的诸多问题,张玉成一一进行了解答,并代表朔州中院郑重地作出了承诺。

承诺,字字千钧;践行,则在疑惑的目光中充盈着马堡村的街头巷尾,田间地头。

马堡村唯一的一口水井,在东团山下的一道叫羊场沟的山沟里,距村里有2.5公里,遇到枯水期,吃水相当困难。扶贫工作队入村首要的一件事就是解决村民的吃水难问题,在多次与县水利部门的协调下,马堡村饮水改造升级工程很快正式启动。

工程期间,为了节省资金,勘查、设计水管入户之类的活儿,扶贫队都共同参与。半个月后,饮水改造工程全面竣工,新建了自流井、蓄水坝,铺设了2.5公里的饮水管道,自来水管道终于入了村、进了户。

“这下吃水可方便多了,扶贫队办了一件大好事。”看着哗哗的自来水流进了水缸,村民张玉喜不自禁。

小目标 实现人均增收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贫困村来说,有限的救济与给予,只能缓解一时之急。只有发展产业经济,才能真正让农民摆脱贫穷困扰,走向富裕。

马堡村地处北部山区,特色优势为旱地绿色有机小杂粮和优质牛羊肉,但由于村民没有商业意识,这些并没有形成规模。为了更好更快地精准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扶贫工作队多次召开座谈会,对他们各自的家庭状况与产业发展优势进行分析与论证,充分尊重本人意愿,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落实了牛羊驴养殖产业户和高寒小杂粮种植产业户,做到了所有产业扶贫户都有精准产业扶贫项目。

经过调查摸底,扶贫工作队还积极为产业扶贫户完成小额扶贫贷款共计130万元。

村民刘有有拿到了扶贫贷款后,养殖了6头驴、8头牛、30只羊;村民康栓堂养殖优种寒羊480只,规模还在持续扩大。另外,工作队还帮扶村集体发展小杂粮加工产业,先后筹集资金13万元,购置了粮食加工机械,建起一座小杂粮加工厂,使村里的燕麦、土豆、黑豆、莜麦等九种优质小杂粮成功包装上市,当年销售收入就达到了7万元,实现产业扶贫人员人均增收2000元目标。

 化纷争 重新凝聚众人心

“自从来了工作队,村里活动开展得多了,学习、开会次数也多了,大事小事都把党员叫来商量。”对于基层党建的变化,老党员赵高换深有感触,他说, “这次,又把党员的心拧到一块儿了。”

在主抓党建的同时,扶贫工作队注重推广“枫桥经验”,硬化群众基石,强化自治创新,消化矛盾风险,也是扶贫工作队“法治扶贫”的重要事项。他们因地制宜,深入农户,采取多种宣教形式对村民进行普法教育,把“法律讲堂”搬到了田间地头、农家炕头,收到了显著成效。

在马堡村土地确权过程中,因为地界模糊、代耕、转包等问题,彼此纠缠不清,引发了多起土地权属纠纷,在扶贫队人员公平合理的调和下,这些村民的土地纷争很快一一得以化解,矛盾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避免了矛盾激化。

驻村以来,扶贫工作队充分凝聚群众智慧力量,发挥村民的自治优势,强民基、聚民力、止民争、顺民意,实现了法治自治德治的有机衔接,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纷争全化解,服务不缺位”。

伸援手 走心的“推销员”

中院的扶贫队员心系着这片土地,他们把马堡村当成自己的家,与乡亲们融为一体。不知不觉间,村民中流行起一句新的口头禅:有事去找张书记。这短短7个字,包含着马堡村的乡亲们对驻村第一书记张玉成扶贫工作的肯定和赞誉。

村民陈粉叶丈夫早世,拉扯着一对儿女,为供养两个孩子上学,她常外出打工,但微薄的收入很难支撑生活与学费的开销。张玉成调查摸底了解到陈粉叶的困难后,资助2000元助学款,并帮她办了低保。

贫困户朱志强的儿子朱涛考上新疆大学,正当朱志强为儿子学费一筹莫展时,张玉成登门送上1000元资助款,并帮朱涛争取到5000元扶贫助学金,还协助办理了助学贷款,圆了孩子的大学梦。

村民郝恒同70岁,前两年出车祸,夫妻二人失去劳动能力,张玉成常到他家嘘寒问暖,并为他申请低保,解决了生活困难。

由于马堡村地势偏僻,交通不便,有些年纪偏高的村民销售农产品成了问题。张玉成就利用自己星期天回市区的机会为村民捎货并推销农产品,这些农产品有小杂粮、土鸡蛋、羊肉等,每次出村,他的后备箱与后座上都拉满了各种农产品。张玉成不嫌麻烦,联系买主,每次都销售一空,也因此被乡亲们亲切地誉为“义务推销员”。

拔穷根 54户如期脱贫

两年多来,在扶贫队的努力下,马堡整村和全村5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如期脱贫,所有危房得到改造或重建,为村集体配置了拖拉机、机械犁等农机器械,产业经济得到全面发展,集体经济实现零的突破。

2018年,马堡村人均年收入达到5100元。如今的马堡村,街道整洁、环境优雅,家家吃上了自来水,户户联通了水泥路,安装了广播系统,接通了互联网,绿化了村路街道,修缮了村级办公场所和党建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观。

扶贫队员把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期望,都化作默默洒下的汗水,他们以村为家,甘于奉献,受到当地群众的信任和爱戴。2019年1月,张玉成被朔州市委评为“全市优秀农村第一书记”,朔州中院被评为“全省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模范单位”。

今年6月11日,在朔州中院扶贫工作队的热忱扶持下,村民康栓堂、陈在平两家养殖合作社在鞭炮声中剪彩揭牌,相信马堡村未来的产业发展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兴旺。


内容时间:2019-06-25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13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