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至今,短短3年时间,农民电商队伍由260人增长到两万多人,通过电商平台,有6533户14794口贫困人口依托梨果产业,实现稳定脱贫。
近年来,隰县梨果产业出现以假充真、产销信息不对称、出售难等问题,如何保护品牌,保住产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反复研究,于2015年9月策划创建了玉露香梨溯源体系和原产地电商平台,初始的隰县农村电商诞生了。该县先后在北京农展馆、上海环球港、深圳百家网站创业园、陕西杨凌农展会、山西太原农博会等地,举办“扫二维码、发朋友圈、品玉露香、赠一个梨”大型宣传推销活动。活动期间,二维码的裂变效应,使玉露香走上了互联网,梨产业对接了大市场。2016年,隰县组织120余名农民,远赴浙江丽水“取经”“充电”,与浙江讯唯集团合作创建丽水电商学院隰县分院,邀请国内电商行业专家授课指导,多次举办进阶培训、高端研修、外出游学、网上实操等,开启农村电商“星星之火燎原之势”。2017年,与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顺丰速运合作设立物流分拣中心,建立通村第四方物流公司,引进金融支持体系,解决电商发展资金问题。电商要素与运行构架的不断形成与完善,“一码切入、两站运行、三园服务”的农村电商运营格局也逐渐形成。该县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举办各种培训29场次、大讲坛5期,培训覆盖人员达4500人次,提升了农民电商的整体素质,农民电商队伍迅速壮大,发展到两万多人,农民从事电商的人员占全县电商从业人员的90%。
隰县阳头升乡竹干村委青宿村村民王平,2016年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靠着发展农村电商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今年,干劲十足的他又承包了10亩果园,打算新建个小型恒温库,打破隰县梨果应季销售的瓶颈,做大做强自己的品牌。
“以前一公斤玉露香也就是6元左右,现在一颗就能卖到10元,家门口就有冷库,物流直接上门取货,既不耽误地里干活,也不耽误网上出单,特别方便。”王平深有感触地说,如今的青宿村是电商富民村,村里十家就有七家做电商,老百姓真正把钱挣到了手里。
隰县北纬36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利州,有敏锐的市场眼光,他看准当地资源禀赋,公司创建伊始就注册“山里山货”品牌,与隰县的龙头企业野里垣公司合作,通过“企业+订单+基地”的销售模式,开发出70多种适合网销的网货,还与10多家合作社签订订单协议,代理贫困户手中的30多种农特产品。通过京东、淘宝等运营平台,策划永不分“梨”、三生有“杏”、“桃”你欢心、精准扶“苹”等多项活动,将当地的农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2017年,该公司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带动100多户贫困户稳定脱贫。
王平的嬗变、张利州的义举,只是隰县贫困人口奋力脱贫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该县共建立1140个电商创业团队,其中农村电商服务站160个、专业合作社88个、各类公司39个、个体户842个、分布外省市的农村电商服务站13个,在淘宝网销售玉露香梨的网店达到132家。
与此同时,该县电商扶贫工作在无缝对接、全覆盖服务贫困户的基础上,形成一套体系化的精准实施模型与政府有效推动的公共服务体系。覆盖化的农村电商服务站与贫困户形成了紧密的利益链接机制,该县160个农村电商服务站与1764户的5126名贫困人口签订扶贫对接协议书,由贫困户提供产品,服务站负责销售。该县还连续举办了13届“隰县扶贫网销农特产品节”,线上线下结合,销售额达15582万元,其中助贫销售352万元。
下一步,该县将加快乡村旅游业数字化、智能化、网格化,实施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推动农旅融合、跨界整合、县县联合、产城融合,推进电商精准扶贫,激发农村经济新活力,进一步创新思路,在区域上再扩围、在市场上再扩张、在运营上再扩规,进军沿黄地区农产品电商大市场,带动区域经济大发展,群众增收奔小康。
内容时间:2018-12-18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