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市政协始终坚守“人民政协为人民”宗旨,紧紧围绕消除绝对贫困这一核心,积极响应“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号召,充分发挥政协资源优势,聚集各方智慧,团结各方力量,全力投入到全市脱贫攻坚工作中。
一、真用心,发挥政协“桥梁”作用,在思想和行动上做到真扶贫
我市有贫困村59个,贫困户2978户,贫困人口11202人,贫困面广,程度深,脱贫任务重。市政协把助推脱贫攻坚纳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协工作的重要内容,举全市政协之力,聚广大政协委员之心,迅速掀起助力脱贫攻坚的热潮。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主席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并根据安排主席、副主席分别联系2个贫困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开展经常性的蹲点督导工作,选派1名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每位政协机关干部和政协委员各自负责“结对认亲”户的帮扶工作,层层压实责任,逐级传导压力,做到人人身上有任务,个个身上有责任。二是加强周密部署。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制定“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方案,明确责任。在年度协商工作计划中把深入“推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决胜全面小康”列入政协常委会专题协商内容。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及时组织政协机关干部、政协委员认真学习贯彻省州市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切实把政策吃透,把调查做深,把建议提实。
二、真动脑,发挥政协“智库”作用,着力调查研究建务实之言
充分发挥政协“智库”作用,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一是开展专题协商。为提高协商议政的精准度,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围绕“推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决胜全面小康”进行专题协商,指出我市精准扶贫工作在内生动力、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保障、人才支撑、特色产业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动态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对策建议,得到市委政府的认可。二是开展相关课题的调研。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的重点、难点问题,将调研重点放在“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以及“两不愁、三保障、四好目标”等政策措施落实上,放在贫困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重点围绕旅游文化发展、民族基础教育、城市建设与管理、寺庙僧尼现状、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治理乡村软环境等课题开展调研视察,提出建议意见100多条。
三、真给力,发挥政协“帮扶”作用,为脱贫致富奔小康做贡献
积极开展对口精准扶贫活动,帮助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一是科学规划,精准帮扶。市政协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对口联系贫困村的帮扶工作,全面了解贫困户、贫困村的基本情况和现状,结合实际定规划、理路子、强班子、办实事、建制度。并结合驻村小分队、第一书记驻村帮扶、支部结对共建、结对认亲等形式,深入到联系乡村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结对帮扶工作,为联系贫困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万元,捐助支部结对活动金1万元。二是发挥优势,助推脱贫。充分发动乡镇(街道)联系点和全市政协委员力量,结合委员“五个一”活动,大力开展“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形成了领导示范引领、委员广泛参与、机关干部主动服务的良好格局。截至今年9月底,市政协机关帮扶贫困村8个,结对帮扶贫困户23户,帮扶贫困僧侣85人,协调落实建设资金126万多元,帮扶藏香猪养殖、特色菌种植等产业扶贫项目建设5项;全市政协委员以提出提案和收集反映社情民意的方式,围绕产业富民、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方面提出建议100多条,通过争取民间资金、个人捐助等方式捐助款物达101.78万元,受益群众达3800多人,兴办实事办好事200多件。
四、真见效,发挥政协“监督”作用,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坚持民主监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方向和原则,通过州市政协联动调研的方式,开展视察调研和评议监督,助推乡镇党委、政府各项扶贫攻坚措施落到实处。多次分别深入全市折东、折西片区的乡、村、农户,实地蹲点督导精准扶贫工作,详细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和致贫原因,随机抽查当地贫困问题台账,督促要求各级各部门贯彻落实市委扶贫开发决策部署和重大工作。活动开展以来,市政协领导班子、机关干部职工以及广大政协委员深入贫困村贫困户开展扶贫政策宣传宣讲达200多场次,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出主意、谋出路,提出意见建议80余条,帮助贫困户解决子女入学、特色产业发展、技能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就业等实际困难问题50余件。
(来源:四川政协网)
内容时间:2016-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