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四川石渠县补齐短板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5-18  编辑:蔡旭莹

中国经济新闻网成都讯(记者韩清华■唐莉通讯员刁海瀚)四月的一天清晨,平均海拔4200米的石渠,天气依旧乍暖还寒。天刚亮,石渠县委、县政府内便热闹起来。县级领导、各工委主任、各乡镇书记、乡长、精准扶贫第一书记代表及脱贫攻坚相关责任单位“一把手”150余人聚集在此,为分赴该县4个片区9个乡镇10个脱贫攻坚产业发展试点进行现场交流学习、交叉检查脱贫攻坚工作做最后的准备。

  县长袁明光强调,参加脱贫攻坚现场交流学习会的党员干部务必“手到、眼到、心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参与交流发言,指出不足、学习经验”,为石渠各乡镇的发展寻找“突破口”。

  自2015年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后,石渠县就组建了23个由县级领导为组长的工作组,逐村逐户精准摸清贫困情况,并严格按照省、州相关文件精神和时间节点要求,对全县贫困人口数据开展了3次比对及复核,彻底杜绝富裕户、关系户“浑水摸鱼”。 

  据了解,石渠县牢牢把握精准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的精神要求,严格做深做实精准调研工作,全面推进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科学管理贫困家庭信息数据。通过系列摸底调查、公布公示、反复核查等工作,目前,该县共清退3229户10220人,确定全县贫困户为5054户(原贫困户为5348户),贫困人口为18930人。

  同时,该县在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之初便调整充实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总指挥的石渠县扶贫攻坚指挥部并下设办公室,由县委副书记分管脱贫工作。同时,与23个乡(镇)签订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党委、政府“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层层细化责任,着力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协同配合、乡镇具体落实”的责任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扶贫工作新格局。

  此外,该县还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目标考核,制定了《石渠县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和《石渠县2015年“精准扶贫”工作目标绩效考核细则》,对扶贫开发考核工作进行细化量化,严格落实督查检查、检讨纠错、签字背书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同时,在今年4月6日召开的脱贫攻坚大会上,还要求各责任主体单位以缴纳目标保证金的形式进一步压实目标责任。 

  “‘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好的环境在校园’这一目标在我县乡镇中心校已基本达成,下一步我们要做的是向边远牧区村小辐射。”当参观交流组一行来到阿日扎乡麻曲小学参观时,负责教育的县级领导表示,“扶贫必扶智。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通过教育精准扶贫,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消除贫困。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狠抓教育,让牧区的孩子能读书、想读书、读好书。” 

  据介绍,为了推进教育扶贫,石渠县强力推进教育“三年攻坚行动计划”,推出了一系列举措:狠抓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大力提升学校师资水平,配齐配强师资力量;突出抓好控辍保学,切实转变思想提高学生入学自觉性和积极性;有针对性的提供就业指导和技术培训,拓宽群众就业渠道。同时,该县正在着力构建覆盖全县所有贫困村教育发展的倾斜扶持工作机制,通过建立精准扶贫学生档案,对全县贫困家庭中适龄儿童、青少年的入学就读情况逐一进行登记造册。并建立资助档案,对贫困家庭子女入学就读予以资助和政策上的照顾。 

  “乡干部和村支书带领我们村修建了蔬菜大棚和树苗基地,预计能为村里每户平均增收1500元左右。”在洛须镇丹达村,一位当地农民兴奋地说,“之前参与蔬菜生产和树苗种植的只有几户人,现在全村的都参与进来了,这要归功与生产建设带来的收益,大家看到实实在在的收入后,想不参加都难。”

  与“扶智”相辅相成的另一个方面便是“扶志”。“必须集中力量解决群众中存在的‘等、靠、要’思想,努力提升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在扶贫攻坚、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生产发展的积极性,引导广大群众逐步树立立足自身、艰苦创业、勤劳致富的观念。”袁明光说。

  石渠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始终注重将“扶志”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引导群众通过学习生产、就业技能,主动参与生产建设,多渠道提高家庭收益等授之以渔的方式增强“造血”功能,在潜移默化中转变发展观念,摒弃“等、靠、要”思想,把握扶贫攻坚机遇,积极投身发展建设中脱贫致富,从整体上改变扶贫面貌。

  在洛须镇,一名解说员向参观交流组一行绘声绘色地讲解洛须产业发展规划:“洛须镇有邓科民居、水磨糌粑、野生沙棘林、野生珍稀动物、金沙江流域自然风光等五大特色资源。围绕这五大资源,我们预计投资2亿元,在金沙江流域打造集五大特色产业为一体的高原生态旅游观光体验项目,将高原生态种养殖产业与旅游观光体验项目相结合,使五大资源整合在一起发挥整体规模效应……”

  而在虾扎镇,以畜产品加工和芫根种植为主、特色手工艺为辅的产业发展体系已初具规模——由群众自发自愿筹资120余万元、州县相关单位大力支持资助的腾吉畜牧合作社挂牌成立,以芫根种植产业为重点的600亩种植基地投入生产;该镇产业还与雅安熊猫乳业有限公司及青海称多县芫根种植加工基地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并选派7名干部和致富能手前往学习、考察,为当地产业发展的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提供了技术支援。

  除此之外,还有东区阿日扎乡石刻手工艺、中区新荣乡人参果基地、西区色须特色缝纫手工艺……全县各乡镇凭借优势产业资源,充分挖掘、创新经营的一批具有当地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 

  “不到处走走真不知道,我们乡比其他乡还有许多不足,这次来参观交流让我们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带来很多的扶贫开发的灵感。特别是如何利用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方面,让我有了一些想法,回去就与乡党委班子商量尽快行动起来。”长沙贡玛乡的“第一书记”在交流学习后兴奋地说。

  据县委副书记罗林介绍,石渠县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始终致力于将精准扶贫与“县域经济、整村推进、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群众工作、法治石渠建设”相结合,大力实施藏区六大民生工程。根据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需求,通过“五个一批”方式,量身研究制定了112个贫困村、5054户、18930人精准扶贫脱贫规划,因势利导建立宜牧则牧、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发展机制,坚决做到产业发展扶持到村到户、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到村到户、致富能力提升到村到户,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同时,着眼民生改善,努力解决群众行路难、住房难、就业难、增收难、就医难、上学难、通讯难、收视难等问题。 

  “石渠面临的难题使其成为全省扶贫攻坚中的‘最短板’,但同时也给石渠的发展变化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只要我们干部职工以破釜沉舟、决战决胜的勇气和信心,汇聚扎溪卡各族儿女的勤劳和智慧,因难而上、攻坚克难,‘补齐短板’‘一战而胜’定能实现。”谈及未来石渠脱贫攻坚之路,县委书记伍强充满信心。


内容时间:2016-05-18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