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飞地园区“搭台”。深化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与义乌市场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引导7家企业入驻川青甘物流产业园区,将汶川特色农产品远销华东沿海,形成互惠共赢局面。
二是扶贫车间“造血”。实施“主责部门+乡镇+扶贫车间+车间主任+贫困户”造血式扶贫模式,建成来料加工总部1个,总车间11个,分车间16个,签订加工协议5年,预计产值达5至10亿元,已完成100余万元加工业务,直接带动700余人就业。
三是产业基地“富民”。通过“土地流转+返聘务工”“农业企业+产业基地”“集体经济+合作参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参与基地建设,先后建成特色水(干)果以及中药材基地23.8万余亩。今年第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5元,同比增长10.4%,带动全县85%的贫困户增收。
四是技能培训“固本”。重点针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贫困家庭子女等5类人群开展技能提升,威绵片区主推“电子商务+远程销售”、来料加工“手工+机械”、农产品“种植+管理”等复合型培训。今年以来,先后技能培训1350余人次,获得专业证书达70%,基本实现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汶川县政府办公室)
内容时间:2019-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