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都出发,沿着都汶高速,再转入213国道,一路经过映秀、水磨,再往里走约半小时就到了三江镇。一路上全是前来旅游和度假的车辆。“灾区变景区”、“穷山沟变旅游新村”。十年汶川,不仅实现了灾后恢复重建的涅槃重生,而且走上了一条旅游强县,旅游富民发展之路。
打“康养”牌,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从三江镇场镇街道出发,顺着一条整洁干净的乡村水泥路往上爬升,经过两公里的山路就到了柒山村。进入村子,一条条水泥路直通各家各户门口,路口立着蓝色的农家乐指引招牌,散落在山坡上一目了然。一幢幢独具一格的农家小洋楼矗立在山间云雾里,屋子与屋子之间点缀着各种菜地或者果园,宛如一处世外桃源。
“以前,柒山村只是一片烂河滩,十户群众九户穷。现在,柒山村可是有名的“水乡藏寨”、“梦幻三江”,游客眼中的“避暑胜地”旅游名村,今年还被评为‘四川省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大部分村民的家里都开起了农家乐,每年夏天避暑游客常常爆满,村民都吃上了旅游饭。”说起柒山村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张开强格外兴奋。
柒山村的巨变,是汶川县“康养+生态农业”的硕果之一。将现代农业和康养旅游有机结合,汶川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养生农业、创意农业。以农事体验、休闲观光为主题,丰富“南林北果”生态有机农特产品价值链,在北部建设“汶川三宝”采摘体验园 10 个,在南部发展康养度假休闲农庄10家;以亲近自然、享受生命为主题,打造渔子溪、联合、大寺、安子坪、牛塘沟、柒山、芤山等集生态环境养生、农耕养生、自然养生于一体的养生农业度假村。以创意乡村生活、寻找乡愁记忆为主题,突出特色农业开发、农业景观设计,建设娘子岭茶马古道万株高山古茶树博览园、雁门关生态创意农业体验区和水磨农耕文化体验区。
除了生态农业,汶川县的“康养+”还有五大形态,分别是:“康养+绿色工业”,“康养+医疗产业”,“康养+文化产业”,“康养+体育产业”,“康养+美食产业”。而这六大“康养+”规划的背后,则是“两区五极”全域生态康养旅游发展的宏图愿景。
“阳光、空气、温泉、熊猫、森林等资源是汶川得天独厚的优势,必须着眼长远、搞好规划,找到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永续发展的康庄大道。”汶川县委书记张通荣说。
加大投入,旅游驶上“快车道”
“要致富,先修路”,旅游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完善。
从汶川县城出发,往龙溪方向行驶,汽车飞快地穿梭在林间峡谷,一排排黄泥羌寨向后移去,路边的树木摇曳着金色的身姿,山坡上错落有致的彩林让人惊艳不已。
走进龙溪乡阿尔沟村,一路上道路崎岖、机声轰鸣,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目前,正在进行龙溪阿尔沟公路的一期和二期项目建设,所以现在进来路不是很好走。”阿尔沟村支部书记陈勇告诉记者,一期公路是阿尔沟村到乡镇府段,二期公路是阿尔沟村到阿尔沟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景区段。
阿尔沟内山高谷深、云雾缠绕,自然景观汇奇、雄、幽、秀为一体,旅游区内羌族民俗风情浓郁,它是文化部授予的“中国释比文化之乡”,是羌族核心聚居区域,羌族人口占98%,是目前羌区羌族传统文化保留最为完好的区域。
“阿尔沟综合开发项目,现在是汶川县阿尔沟旅游扶贫开发的重大项目。”汶川县旅游发展局局长王君表示,项目地处汶川县龙溪乡,四周高山环抱,翠绿覆盖,云雾缠绕,从海拔2200-4600米,每一高度都有无数景观,是很多驴友攀登赏景的绝佳选择地之一。加深阿尔沟的开发,发展康养旅游,既满足了新时代,都市人对于健康的新要求,又将运动与康养结合,打造阿尔沟新品牌,引领阿尔沟百姓走上旅游致富的“快车道”。
在汶川县绿色交通体系规划中,阿尔沟只是这张大网中的一个节点——
除了已经通车的都汶高速,汶彭高速、汶马高速等项目正加紧建设;
提升漩三环线,G213、G317 与乡村旅游点连接道路,规划建设环紫坪铺水库马拉松、自行车赛道和漩口-水磨-三江红色旅游公路,建成中国熊猫大道、茶马·藏羌风情大道(汶川段)、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列车等旅游示范路和国省干线旅游综合服务体系。
推进景区景点公交线路全覆盖,完善县城至龙溪东门寨,县城至雁门片区、县城至七盘沟及绵虒片区公交线网,打通交通瓶颈。
与此同时,包括游客服务中心、景区旅游厕所、景区步游道等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紧锣密鼓展开,相继投入使用,汶川旅游发展奠定的坚实基础。
内容时间:2019-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