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成都7月14日消息(隆敏 马鲜)近年来,宣汉县通过实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战略,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也给贫困乡村带来了显著变化 ,充分彰显了旅游扶贫的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旅游业已成为贫困乡村农民脱贫致富的最好扶贫主导产业之一。
旅游扶贫是通过扶持具有旅游资源的贫困乡村发展旅游产业,带动贫困地区区域经济发展、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村庄环境改观的一种新的扶贫模式。据统计,洋烈水乡旅游景区涉及4个贫困乡镇,共有8.7万贫困人口,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扶贫产业的贫困人口就有1.65万余人。
宣汉县委、县政府将精准扶贫与生态乡村建设相结合,依托洋烈水乡旅游景区、庙安山地生态农业观光区、滨河避暑休闲走廊于一体的区域性精品城郊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洋烈水乡现已享有“川东第一村”美誉,2015年1月先后被评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成为宣汉县第一个乡村旅游产业扶贫典型示范点,特别是生态旅游声名鹊起,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农家乐、乡村酒店、特色商品购物街生意火爆,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吃上了“旅游饭”,洋烈水乡之所以能够成功转型,得益于以下四个方面的成果。
高标准、高起点规划设计是景区建设的关键
面对洪灾,重拾信心,将废墟变美丽乡村。2010年“7.18”特大洪灾,洋烈场镇进水高达8米,80%的房屋垮塌,农作物淹没,损失惨重,面对受灾严重的洋烈,宣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灾后重建工作,通过反复论证,决定洋烈灾后重建要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以旅游产业作为灾后扶贫的主导产业,将一片狼藉的村落变为幸福美丽的乡村、精品旅游景区。
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设计洋烈水乡景区。《洋烈水乡旅游景区总体规划暨重要节点控制线规划》于2012年底完成,规划以长27.8km的州河为主线,面积约45平方公里,覆盖东乡、东林、君塘、庙安四个乡镇。2013年3月,省旅游局郝局长来宣汉调研洋烈水乡景区建设,对打造洋烈景区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并指示省旅游规划设计院对洋烈水乡旅游景区总体规划进行修订完善,并于 2013年5月洋烈水乡景区规划评审会在省旅游局会议室顺利通过评审,随后我县聘请同济大学对洋烈水乡进行景观设计,高标准完成了洋烈水乡景观设计方案。
扎实推进洋烈水乡景区建设。2013年初,县委召开旅游工作专题办公会会议要求,要集中精力、加快打造洋烈水乡精品旅游景区,在景区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划及景区设计方案进行打造,做到设计建设不走样。
市场定位是景区发展的潜力
一个景区如何能够良性发展下去,必须与市场紧密相结合,脱离了市场,景区建设就会徒劳无功。将洋烈水乡风情小镇建成“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乡村旅游观光胜地,一直是我县打造洋烈的精准定位,利用其交通区位优势,距达州市城区仅17公里,距宣汉县城仅8公里,距达渝高速和正在新建的达陕高速的罗江出入口仅11千米,距达州机场约27千米,交通条件十分优越。我县从市场出发,精准定位,一是以发展乡村旅游是景区建设的核心,大力推动乡村旅游产业扶贫道路。二是防止同质化,与市场紧密相结合。三是充分发挥群众积极性,建成一批特色农家乐、乡村饭店、特色商品购物点,是景区致富的关键。
观念转变是脱贫致富的重点
早些年前,区域内交通不便,农民主要以传统农业为生,人均年收入仅有1000余元。由于地势较低,河流纵横,从2003年至2010年以来,洋烈场镇接连遭受了5次洪灾,县委、县政府精准谋划,高起点、高标准启动洋烈新村灾后重建工作,走上了旅游产业扶贫发展道路。一是统一新村风貌建设过程中,洋烈独有的山水生态特色,具有发展成景区的必要条件。二是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指出一条将洋烈水乡风情小镇建成“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乡村旅游观光胜地的道路,让农民参与旅游景区建设,让旅游产业回馈农民,让旅游推动扶贫产业发展,每一步都印下了洋烈水乡建设者的烙印,唯有转变传统观念才是洋烈脱贫致富的关键。
群众意愿是景区发展的动力
以往,一些村民为了挣钱,不惜在河里电鱼、毒鱼甚至炸鱼,砍伐森林,挖煤寻矿。这样破坏环境的‘断绝饭’,还能吃多久?经过深思熟虑、缜密部署,宣汉县委、县政府带领君塘镇党委政府,积极向社区居民宣传发展旅游的意义,让群众了解这条道路,让群众认可这条道路,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社区居民达成一致,全力支持政府打造景区。
从废墟到新村,从新村到景区,从景区到经营点,越来越的居民从中收益。“节假日游客很多,店里的生意主要就靠旅游撑起来。”农家乐老板刘小力说。如今,景区内已有多家特色农家乐,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生意异常火爆,经济收入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其中,洋烈子农家乐老板回忆:“最初,没建景区之前,家庭成员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和在家务农为生,年纯收入仅8000元。景区建成之后,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洋烈耍,在政府的扶持下,开起了农家乐,生意越来越好,现在年纯收入高达20万元,今天的幸福生活让我心怀感恩,当时取名洋烈子农家乐,用“子”寄托了我对洋烈的情感。”
从吃“断绝饭”到吃“生态旅游饭”,是洋烈走生态旅游道路、以发展旅游推扶贫的一个缩影。生态旅游发展让村民认识到:“破坏环境就是砸自己的饭碗,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财源。”据旅游报表统计,2014年,逾80万人次游客到洋烈水乡景区旅游,带动了周边4个贫困乡镇发展旅游经济,近千户贫困户直接或间接从旅游业发展中获益。洋烈水乡景区现已培育乡村旅游经营户80余家,引导培育农家乐、乡村客栈、特色购物点50余家,培训旅游从业人员1000余人,积极引导农业劳动力向旅游产业转移,区域内旅游产业总投资超过5亿元。
内容时间:2015-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