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旅游产业增收途径单一问题,吉木乃县通过择优甄选、媒体推广、旅游带动的方式,将农副产品、矿产品、手工艺品等转化为“旅游商品”,实现旅游产业二次消费,拓宽农牧民群众增收渠道。
择优甄选,特色商品“选起来”。坚持“突出特色、便于携带、精致美观”原则,按照风味土特产、手工工艺、民俗特色等五类品种,通过意见征集、座谈交流、走访调研等方式,收集本村“旅游商品”信息,并按照品类建立台账。以乡(镇)为单位,开展“特色旅游商品”甄选活动,邀请市场监督管理局、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等单位,根据产品色泽、形态、加工程序等,筛选出有机挂面、金丝玉饰品、刺绣、根雕等20余种“特色旅游商品”。通过政府支持、资金补贴、专家指导等方式,对“特色旅游商品”进行工艺深加工及品牌形象设计,提升产品附加值及吸引力。
宣传推广,销售氛围“浓起来”。借助吉木乃萨吾尔冬牧文化旅游节、冰山艺术节等民俗风情活动,围绕景观特色、旅游商品等信息,对接途牛、携程等旅游网站,制作旅游宣传推介资料,提升产品吸引力。统筹驻村工作队、村干部、农牧民代表开展“我为家乡特色产品代言”微视频活动,以有机挂面、萨乌尔羊肉、玉石饰品等特色旅游商品为宣传对象,制作微视频,利用抖音APP、火山小视频、微信朋友圈等自媒体进行推广,扩大商品影响力。同时,依托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协助农牧民群众申请微店、开设“特色旅游商品”淘宝商铺45个,多角度广范围扩大“特色旅游商品”宣传范围。
旅游带动,群众腰包“鼓起来”。依托草原石城、神秘大峡谷、龙珠山隧道等旅游景点,通过派出单位给一点、群众筹一点的方式,在景点沿线建立“特色旅游商品”销市场 6个,为群众提供236个免费摊位,销售风味土特产、哈萨克族手工艺品等,带动400户群众月均增收3000元。借助旅游推介会、亚欧博览会等渠道,采取现场展销的方式,吸引3.2万人次游客咨询商品相关情况,实现现场零售3000余单,并依托邮政、圆通、韵达等物流快递,提供“特色旅游商品”全国包邮服务,完成销售订单5000余份,切实拓宽农牧民群众增收渠道。(通讯员 王雯 王金贵)
内容时间: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