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精准扶贫 地质先行——中国地质调查局2015年扶贫工作综述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4-21  编辑:蔡祎

201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乌蒙山区等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安排了《乌蒙山区地质矿产综合调查》等70余个项目(含500多个子项目),总投入约19.56亿元,重点开展能源资源调查、重要矿产资源调查及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工环地质调查等工作。这些项目,均瞄准了贫困地区的实际需求,解决急需问题,有的发现了新的矿产地,有的查清了地质环境情况,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钟自然多次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决打赢地质调查扶贫脱贫攻坚战。

为贫困地区多找几个“聚宝盆”

贫困地区往往山高水远,不仅经济落后,地质工作程度也普遍不高,但这些地区地下极有可能沉睡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这些资源一旦被发现,就有可能成为当地的一个“聚宝盆”,不仅能够带来经济效益,也能带动就业和相关产业发展,提高群众收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有望实现找矿发现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安排了一批能源资源调查和重要矿产资源调查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能源资源调查方面,在西藏羌塘盆地、伦坡拉盆地、新疆南疆三地州塔里木盆地及周缘等区域开展了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在乌蒙山区川西—滇东等地区、武陵山区渝东鄂西湘西北等地区、秦巴山区重庆巫山等地区开展了1∶5万页岩气及煤层气基础地质调查项目。目前,西藏伦坡拉、湖北宜昌、湖北建始、贵州正安等地获得了油气、页岩气发现和突破。

重要矿产资源调查方面,在新疆南疆三地州开展了乌恰县巴依次级盆地铜矿调查评价等工作,在西藏开展了昂仁县龙根铅锌矿调查等工作,在乌蒙山区开展了关键地区区域地质调查、优势矿产资源综合调查评价等综合地质调查工作。

2015年,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共完成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地质调查面积约16.6平方千米,获取了调查区域的关键地学数据,发现了一批重要的地质矿产异常带。其中,乌蒙山区矿产调查评价成果显著,圈定找矿靶区24处;新发现矿产地8处。新发现的织金县大垭口铅锌矿、威宁县香炉山铁稀土矿、普格大坪石灰岩矿等达大中型矿床规模。在中央乌蒙山地矿专项工作基础上,一些找矿发现已拉动后续地勘基金投入,初步显示出乌蒙山区铅、锌、铁稀土、磷、铝土矿等较大的找矿潜力,为引领拉动后续矿产勘查与资源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让秀美山川彰显“绿色优势”

贫困地区由于工业欠发达,污染较少,留下了洁净的天空、土地、河流,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中,这些都是资源优势。中国地质调查局根据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地质环境的不同,因地制宜开展了水工环地质调查项目,有的为当地绿色产业发展奠定基础,有的则为群众生产生活构筑了安全屏障。

201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乌蒙山区、武陵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秦巴山区、大别山区等区域开展了四川安宁河地区、河北张北—丰宁地区、湖北长阳—恩施地区、十堰—丹江口地区、安徽宿松—桐城地区、黑龙江抚远—富锦地区、湖南娄邵盆地等地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基本查明了调查区2万余平方千米土地质量状况。这些调查成果,为当地科学利用富硒土壤等土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依据。

不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都属地质灾害多发区,针对这一情况,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展了乌蒙山区、武陵山区、六盘山区、秦巴山区等地质灾害调查示范项目。2015年,共完成以流域及重要城镇为单元的1∶5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示范1.92万平方千米,有序推进了地质灾害示范调查,健全了群测群防体系,为防灾减灾和保护群众生命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

此外,中国地质调查局还开展了西藏、乌蒙山区、燕山—太行山区等集中边片困难地区水文地质调查与供水安全示范项目,完成1∶5万水文地质调查2.16万平方千米,探采结合成井40口,解决了4.7万多人的饮水困难;在乌蒙山区新发现岩溶大泉36个,新增流量2.3万立方米/日,可解决当地4万余人的用水问题。

与扶贫对象无缝对接

在扶贫工作中,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动与昭通市、毕节市、凉山州、楚雄市、泸州市、曲靖市、乐山市、普格县、沐川县等地方人民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加强交流,积极汇报工作、主动对接需求,并及时将阶段性地质成果提交地方政府使用,让政府及相关部门了解地质成果、认识地质成果、有效应用地质成果。

与扶贫对象的无缝对接,一方面使地质调查工作安排更加精准,能够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做到“对症下药”;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地质调查成果的尽快转化应用,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以云南昭通为例,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这里实施的松林铅锌矿调查、屏山土地地球化学调查等成果,成功拉动了省勘查基金的投入;屏山土地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应用于屏山未来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项目计划投资1.5亿元,已于2015年9月奠基启动;笋叶厂铅锌、重晶石矿已被昭通市政府定为招商引资项目。

中国地质调查局还向昭通市、毕节市、凉山州、普格县提交基础(含遥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土地地球化学调查等各类阶段性成果资料30多份,为当地政府编制“十三五”规划提供了可靠资料。

成果可喜,还需再接再厉。钟自然强调,要在继续做好乌蒙山等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能源资源调查、重要矿产资源调查及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工环调查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地质调查扶贫脱贫工作力度,实现地质调查扶贫脱贫工作先行一步,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打牢基础、做好支撑。在能源资源调查方面,要为西藏油气勘探突破、新疆油气勘查开采体制改革试点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要加强乌蒙山区、武陵山区等区域页岩气战略选区调查和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为圈定页岩气远景区及有利区提供技术支撑。

在基础地质和矿产地质调查方面,要开展西藏雅江与班怒成矿带铬铁矿综合调查、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南缘锰多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乌蒙山区地质矿产综合调查等,增强贫困地区地质矿产资源开发后劲。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地质调查方面,要服务贫困地区绿色农业发展和优质土地资源利用,圈定富水地段,通过探采结合帮助解决当地群众饮水困难,支撑构建地质灾害防控体系,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作者:王少勇)

内容时间:2016-01-27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