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消息 素有“西藏江南”之美誉的林芝,还有着小瑞士、人间的香巴拉等美称,巍巍雪山冰川和莽莽林原花海,神奇的大自然,在西藏高原的东南部嵌上了一颗绿色明珠。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林芝市还与海拔平均在4500米以上,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一半,全年气候干冷,绝对无霜期的那曲接壤。工布江达县娘蒲乡,就处在这个接壤地带。
就是在这样的地方,有一位土生土长的老党员,他放弃可以在城市生活的优越条件,坚守农村一线,为强村富民奉献自己的热量,他就是工布江达县娘蒲乡尼木纳村的“四讲四爱”宣讲员罗桑。
从致富带头人到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在乡政府的扶持下,罗桑从2009年开始承包砂石厂,依靠踏实肯干的付出,这些年砂石厂的运营情况逐渐步入正轨,2017年的纯利润达到了30万元。
不少人问罗桑,你现在赚了不少钱了,怎么不搬到城里去住呢,这个村有什么好待的。对此,罗桑总是笑着说:“我是喝着尼木纳村的水、吃着尼木纳村的糌粑长大的,如果都走了,那还指望谁来建设家乡……”
罗桑不仅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得红火,还时刻想着力所能及的拉乡亲们一把。罗桑的砂石厂现在共有十几个工人,基本都是本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就业创业群体中的弱势特殊群体,解决其就业问题,是促进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在罗桑的砂石厂工作的工人都说,“我们外出务工的话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难以胜任技术岗位,能够实现“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都要感谢罗桑。”
今年49岁的罗桑,2011年—2017年期间担任尼木纳村副主任。当上了村主任,对乡里村里的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正是从2011年开始,乡里的近20户五保户成了罗桑的牵挂,罗桑每年过年都会给他们会送去现金、大米、食用油等物品。去年,他还给古觉等3个自然村的9个贫困户送去了一些生活用品。
“晴天一把刀,雨天烂糟糟。”这正是娘蒲乡尼木纳村公路的写照。“以前,村里的路特别烂,坑坑洼洼的,特别是遇到雨天,汽车根本进不来,大家早就盼望着修条好一点的路!”谈到以往的路况时,罗桑坦言。
得知政府要修这条路时,罗桑全家人都非常高兴,他还组织家人一块商量要免费提供挖掘机。罗桑说,“免费提供挖掘机是我的主意,但我们全家没有一点怨言,积极支持。”
从新兵到基层理论宣讲骨干
去年,娘蒲乡“四讲四爱”活动办找到罗桑,希望他能加入“四讲四爱”宣讲员队伍。罗桑很激动的说,“我92年就入党了,怎样才能让老百姓更好地了解党的好政策正是我想得最多的问题。”罗桑在激动之余也深感自己的责任之重,他以一个党的优秀宣传员严格要求自己,十分注重知识的更新,充分利用业余休息时间,不断加强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党的惠民政策相关知识,系统学习中央西藏第六次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给卓嘎央宗姐妹回信精神,自觉加强理论修养。
罗桑深知,自己的宣讲对象多数是基层广大农牧民群众,大家水平参差不齐,能够让听课群体听得懂、愿意听,这样的宣讲才会真正有效果。
为此,罗桑把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一名普通的农牧民群众,利用宣讲期间和业余时间深入左邻右舍家里,和他们面对面交流,充分了解农牧民群众喜欢的宣讲方式和内容。
在实际宣讲中,罗桑坚持讲群众话、讲当地话,结合身边人、身边事,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会,采用农牧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既讲国家、自治区、市、县发展的美好前景,又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西藏的实践获得的巨大成就;既讲宏观政策,又讲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力求宣讲接地气、草根化。确保了宣讲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罗桑说,“家乡这些年翻天覆地的变化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要把党的好政策传递给乡亲们,让大家对党和国家充满感激,更加坚定大家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内容时间:2018-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