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狮泉河10月30日电(记者 温凯)今年以来,改则县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扶贫攻坚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工作思路,以“党建+”模式助力精准扶贫,为年内实现244户889人贫困人口脱贫目标提供了保障。
党建+党员示范,突出先锋引领。积极实施“领头雁”工程,增强扶贫工作人员、村(居)“两委”干部的服务意识和履职带富能力,帮助解决资金、技术、市场等困难。组织县乡村三级党员干部宣讲队,深入7个乡镇13个村(居)开展扶贫、党建、惠民、法律等宣讲活动,进一步转变建档立卡贫困户思想观念,激发其自我发展、主动发展意识。扎实做好离任村(居)干部生活补助、作业组长待遇、党内激励帮扶、“三老”人员、村(居)党支部书记选拔乡镇公务员工作,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立足本地实际,发掘自身优势,突出发展特色,充分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领头雁”作用。
党建+支部引领,突出基层基础。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服务功能,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坚持把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脱贫攻坚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落脚点,以调整3个贫困村党支部书记为抓手,建强牧区带头人队伍,打造“支部+协会+牧户”模式,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产业,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党建+政策扶持,突出制度优势。用好用活各项利民惠民政策,将党和政府的温暖及时送到贫困户心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确保299户1285人能按期搬得出、住得好;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障、社会保障等工作,实现3649人社保兜底;做好生态补偿脱贫工作,让符合条件的7469人吃上“生态饭”;做好扶贫贴息贷款落实工作,兑现24名个人贴息贷款491万元;做好教育扶贫,在与西藏民族大学签署校地合作协议的基础上,建立57.4万元教育脱贫助学金,为贫困学生解决后顾之忧。
党建+产业发展,突出自我发展。将产业发展作为党建引领精准扶贫的关键内容,整合资源做好生态农牧业产业园、重点项目、经合组织、人工种草、牛羊集体养殖育肥等产业,探索牧区产业脱贫模式。围绕“一村一策、一户一计、一人一方”目标,结合建档立卡情况,帮助贫困户分析贫根、找准困源、因户施策,选准增收产业项目、产业发展途径。今年全县开工扶贫项目67个,总投资4.62亿元,875名贫困群众在重点项目建设中实现劳务创收485.71万元。改则镇鲁仁居委会纪检委员、社保委员西努主动将65名贫困群众纳入自己的施工队,预计今年每人创收1.8万元。全县通过产业发展,已有210户707名贫困人口实现精准脱贫。
党建+教育培训,突出人才支持。把观念转变、素质提升、技术推广作为精准扶贫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抓实扶贫工作者、村(居)“两委”干部、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教育培训,抓好素质提升工程,协调人社、住建等部门有针对性开展建筑、驾驶、餐饮、种植等技能培训。目前已完成技能培训314人,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调配,实现短期就业200人、稳定就业29人。
党建+结对帮扶,突出外力协助。多措并举开展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1名县级干部结对帮扶1名贫困户,科级干部、一般干部2-3人结对帮扶1户贫困户,目前全县1306名干部与547户2233名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扶贫捐款291.53万元。落实一村一警一干一村官一第一书记政策,全县共派驻民警48名、大学生村官3名、包村干部48名、第一书记48名到48个村(居)任职,落实经费近200万元,帮助建强村(居)“两委”班子,协助做好精准识别、扶贫规划、产业发展、技能培训等工作。落实强基惠民驻村工作要求,区地县乡共为全县48个村(居)派驻192名驻村工作队员,全程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实现了单位、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的双向全覆盖、常态化。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内容时间:2016-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