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江达县麦冬村翁加尼玛住“别墅”后的小康生活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4-24  编辑:陈亚丰

    惊蛰后的藏东高原依然雪峰林立、春寒料峭、寒风凛冽。但是在江达县麦冬村易地扶贫搬迁点,由于心中充满对新生活的希望和信心,村民们个个显得春风满面、精神焕发、斗志昂扬。

  麦冬村,距离江达县城约3公里,是江达县2016年第二批易地搬迁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安置点总投资5700多万元,于2017年10月竣工。

  一幢幢独栋的藏式民居错落有致,其中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翁加尼玛的新房。

  看到记者一行,65岁的翁加尼玛热情地邀请我们做客。走进客厅,藏式茶几上摆放着风干牛肉、各式卡塞等食物,家中各类电器一应俱全,窗台上摆放着一盆盆绿植,透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给记者倒上满满一杯酥油茶后,主人家的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在老家的时候,家里没有自来水,都是挑着担子一桶一桶地去接山泉水回来,一到冬天还会结冰冻住,生活基本用水都没法保障。”

  翁加尼玛说的老家,是以前的旧房子,在麦冬村西龙组,位于现在麦冬村后的半山腰上,距离国道远、基础设施不全、没有集体产业,各种因素叠加,使得村里人均收入低、贫困人口多,是个典型的贫困村。

  “我们家以前的房子是老式土坯房,每次下雨就漏雨。而且孩子上学远,家人出行难,老人有个头痛脑热的,基本上是能抗就扛。添置生活用品,都要到其他村子或县里去买。”提起以前的生活条件,翁加尼玛的脸上浮起一层阴郁。

  2016年,江达县委、县府为麦冬村下辖的麦冬组、西龙组群众的搬迁问题进行了整体考虑,切实按照“六靠、五方便、两避让”及易地搬迁“十二字”方针要求,将西龙、麦冬两个自然村群众进行易地搬迁安置。截至目前,5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50名群众顺利入住。

  易地搬迁可以让农牧民群众彻底摆脱制约发展的恶劣环境,从根本上改善生产生活条件。2018年6月搬进来的翁加尼玛说起现在的新家,非常满意:“如今出门就是马路,看病方便了,家人打工就业的机会多了,孩子上学也方便了。我是越住着心里越欢喜,每天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

  “十三五”期间,包括麦冬村在内的全市易地搬迁安置点全部开工建设,完工率、入住率分别为99.6%和98.8%。

  “党的政策真是好啊!通过易地搬迁,我不仅住上了宽敞又明亮的房子,家里的各项收入也比以前增加了许多,稳定了许多,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日子。”翁加尼玛满脸喜悦地补充道,“光是儿子赤来贡布当护林员的补助,每年能拿到近1.5万元。”

  确实,搬迁只是方式,脱贫才是目的。翁加尼玛家共有13口人,有5个正在上学的孩子,主要劳动力却只有2人。据麦冬村村委会工作人员袁琳介绍,根据实际情况,在2015年,村里把他家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解决了3个护林员岗位,5人享受低保,并且通过到西龙砂石厂务工,2016年他家拿到5000余元分红,2017、2018年共拿到2万元分红,2018年还享受到易地搬迁产业项目分红1000元,高质量地帮助他家实现了脱贫标准。

  “现在我家顺利脱贫,过上了好日子。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未来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翁加尼玛信心满满。

内容时间:2019-03-14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