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浪卡子县伦布雪乡,没人不知道旦增列单,他获得过201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是全乡的“希望之星”。
2016年12月,我与几个其他媒体记者一同前往浪卡子县伦布雪乡采写一企业老板个人出资制作氆氇织机并无偿捐赠乡民,助其脱贫的稿子,就这样,我与羊湖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旦增列单相遇了。
机 缘
旦增列单是90后人,可这从他的外表却看不出的,或许是因为某种责任或使命,促使他不知疲倦地奔波,才让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与年龄不太相宜的成熟,虽然他眼神冷峻,面容看起来有点不太平易近人,可他却是一个有心、有爱之人。
从初中毕业,到因家庭因素被迫弃学,从一个小小的木工,做到一个建筑公司的总经理,人生的转折带给他的是挑战也是机遇,经历过、努力过,其中的心酸只有他自己明白。
在成长的岁月中旦增列单有诸多转变,唯一不曾变的是他儿时许给自己的心愿:“若有一日,自己功成名遂,定不忘尽自己绵薄之力,助家乡的群众改善哪怕一点点生活状况。”或许是他尝过贫穷的滋味,或许村民曾给于过他无私的帮助。
不管怎样,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旦增列单始终没忘记过帮助家乡的群众解决困难、脱贫致富。
责 任
“一个人生活好不算好,大家都好才算好。”
2009年,日喀则亚东县发生地震,浪卡子县也受到一定的波及。白地乡五村村民巴桑的房子成了危房。由于父母生病,再加上还要供妹妹上大学,一时间没钱修房,让他一筹莫展。
旦增列单知道了这一情况后,主动找到巴桑:“要多少钱你说,我帮你垫着,先修房子要紧。”
就这样,旦增列单先后为巴桑垫资2万多元,帮助他把房子修好了。
白地乡希望小学是旦增列单的母校。2012年“六一”儿童节,学校邀请他参加活动。当他看到校园水池每次只能容纳5名师生用水,并且水池简易、容易倒塌这一状况后,当即拿出3万多元帮助学校新修了一座同时可以容纳20多名师生用水的水池,解决了学校师生长时间排队和拥挤用水的困难。
为了让困难家庭学生上得起学,近年来,旦增列单每年从自己的收入中至少拿出1万元,资助浪卡子县的10名特困农牧民子女上学,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每次回家时,他都会挨个去看望这些困难学生,给他们带去关心和鼓励。
旦增列单自己出资购买了6台农用收割机械;出资3.5万元为当地群众新修了一条水渠,解决了村里120亩粮田的灌溉问题……
他还先后带领家乡的80多人外出务工,使他们每人每年至少都有1.8万元以上的收入。
旦增列单说:“能为家乡做点事情,这是我应尽的一份责任。”如今,他曾为乡亲们做的一些事情连他自己都不记得了。但是接受过他帮助的人,都把他的名字刻在了心里。
愿 景
旦增列单帮助他人的事情还远不止这些,只是太多了,举不胜举。直到今天,他还不遗余力帮助着需要帮助的乡民。
这不,在伦布雪乡,针对该乡妇女普遍擅长编制氆氇、藏被等民族手工业的特点和牛羊毛销售难、个别妇女无法离开家庭等实际情况,旦增列单还投入400余万元,在各村组建编织厂和新建厂房,购买编织机等设备,目前已吸收妇女200余名。
“我原来织藏被,但是由于交通不便和其他原因,织好的藏被卖不出去,也没有钱买原材料,几乎没有什么收入。自从旦增在村里组建编织厂之后,我再也不用为这个发愁了。”其美央珍摸着新织好的藏被高兴地说。
除此之外,旦增列单还通过自己的公司,在伦布雪乡投资374万元,组建了以贫困劳力为主的嘎玛林农牧民建筑队。自2010年以来建筑队累计吸收贫困劳动力超过420人,实现了该乡贫困劳动力的劳务输出和劳务创收。
“丈夫2015年底光现金拿回了32000多元,旦增的公司还给我们送来了786斤的口粮和其他吃的,真是太感谢他了。”央白顿珠的妻子玉珍感激的抹着眼泪。
33岁的央白顿珠是苏格村人,家里有两个孩子,还有两个老人,妻子身体不太好,只有他一个劳动力,生活窘迫。2015年初,他来到嘎玛林农牧民建筑队做了一名钢筋工,全家人都看到了希望。
伦布雪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杨同波告诉记者,伦布雪乡全乡总人口6646人,贫困人口1714人,占总人口数的四分之一,是浪卡子县最贫困的牧业大县。在精准脱贫工作伊始时,旦增列单就主动要求对浪卡子县伦布雪乡进行整乡帮扶,并保证将伦布雪乡实现脱贫摘帽。
“下一步我打算成立教育专项资金,用以解决以伦布雪乡为主的全县内地在校生、孤儿、低保户家庭学生考上大学却没能力上学的问题。”旦增列单深情地说:“我就是在这里长大的,是党的好政策让我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过上了好日子。伦布雪乡的村民就是我的亲人,我愿意带着他们一起前行,让他们都过上好日子。”
内容时间:2017-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