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拓宽“柔性引才”渠道,积极申报建立云南省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3个,已初步彰显出“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的示范作用,成为助推农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
以诚相邀,做好柔性引才。为破解宾川葡萄种植多以粗放式、传统种植模式为主的难题,我县由主要领导带队,多次到上海考察,与上海交通大学达成农业合作,在华侨庄园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立王世平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和张才喜院士专家工作站。聘请葡萄专家导师团队作指导,以示范园为依托,致力于我县葡萄产业项目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成为乡土人才培养的“摇篮”。
精准把脉,成效转化明显。项目落地后,人才就是关键因素,专家工作站的平台吸引了一大批人才为宾川产业“问诊把脉”,为我县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一是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王世平专家工作站围绕科技研发、示范与推广工作,采取服务于农业产业产前、产中、产后,形成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新模式,示范带动农户建设示范基地1000亩,直接带动农户上百户,免费技术培训数万人次,周边县市、有关部门参观考察数万人次,其服务、带动作用已经开始显现。在大营镇萂村村委会建立的葡萄根域限制栽培扶贫示范基地250亩,年产葡萄1000吨,产值1600万元。荣获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葡萄栽培新技术云南宾川示范基地”、“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滇西扶贫示范基地”。引进了300多个葡萄新品种,辐射带动近20万亩葡萄生产。二是助力脱贫攻坚,科技成果成为精准扶贫“新动力”。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指导建立了大营镇萂村“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产业扶贫新模式,以贫困户产业增收为核心,葡萄基地建设为载体,通过“强弱结合、合作互补、共建共享、多方共赢”的利益联合分配生产管理、销售一体化服务。探索出了大营镇萂村141户贫困户454人参与的增收机制,实现了“三金”收入,即一亩1500元一付五年的土地流转金,参与务工每天100元的劳动薪金及参与入股分红每人2800元的股金。
技术创新,助力产业升级。依托中国葡萄学会、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上海交大、华中农大、云南开放大学等教育资源和技术力量,实施科技示范、科技培训工程,科技措施推广率达100%,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达48.5%。通过间套种,农药化肥每亩节约2000元以上,亩收入净增加6000-15000元以上,大幅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的收入。王世平专家工作站研发出的葡萄无土栽培技术、葡萄根域限制栽培技术和葡萄单幅连棚降密提质间套种促早熟栽培技术有力带动和促进了我县农业向科技型、创新型、引领型方向发展,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提升了我县高原特色农业和农产品质量,实现了葡萄产业做大,龙头企业做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内容时间:2019-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