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无霜期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的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是国家51个糖料蔗核心基地县(市)之一,也是国家糖料生产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50多年的发展,蔗糖产业已成为耿马县关联度最大、涉及面最广、影响最深的重要支柱产业,真正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一张“绿色产业”王牌。
始终坚定糖业支柱地位不动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延伸链条、增加效益,耿马县初步形成了甘蔗、白糖、酒精、蔗梢饲料、固体有机肥、液体有机肥、蔗渣、纸浆、生活用纸等5大类15个产品的全产业链格局。
“我们现在的甘蔗种植面积已达41万亩,蔗农人口占农业人口的57%,蔗农人均甘蔗收入7000元以上。1.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种甘蔗5.5万亩,人均甘蔗收入5227元。蔗糖产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不可替代。”耿马县县长南桂香说。
“十三五”以来,耿马县立足甘蔗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传统优势和品牌优势,确立了“扩规模、延链条、建集群”的发展定位,以绿色工业园区为依托,规划50%以上的入园企业布局涉糖产业,着重于蔗糖全产业链开发,全县齐心协力打造甘蔗产业集群步健蹄疾。
目前,耿马自治县已建成境内甘蔗产业基地41万亩,其中单产6吨以上的国家糖料蔗核心基地5万亩,全县68个村(社区)2.3万户12万农民种植甘蔗,蔗农占农业人口的57%,耿马、勐永、华侨3户糖业有限公司能够获得持续稳定的原材料供应。
按照“四个先行”中企业先行、地方先行的要求,耿马鼓励和支持南华糖业集团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战略,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开发甘蔗境外替代种植,建设30万亩境外原料生产基地(已完成12.6万亩),逐步保障孟定日处理1万吨糖厂原料需求。
此外,耿马自治县各生产企业在与乡(镇)、村、组签订的种植收购协议中,对有新增加种植面积的,综合平均每入榨一吨甘蔗,乡(镇)、村、组得奖4至5元,此项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330万元。
“大力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并引导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和聚集效应,发展甘蔗产业上下游配套,带动甘蔗产业加快接‘二’连‘三’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我们这样来强化龙头带动示范效应。”县工信局副局长李荣说。
耿马依托广西洋浦南华糖业集团在耿马的基地,企业与种植户契约化生产,企业及时收购甘蔗,按时兑付蔗款,引导和鼓励、带动农民发展甘蔗产业,为企业提供充足的生产原料。同时,当地各制糖生产企业有序引导各植蔗村组通过组建甘蔗专业合作组织,甘蔗合作组织在生产经营中,对物资、人工、机械实行统一调配、精准管理,降低蔗农生产成本,增加蔗农收入。比如,甘蔗互助组通过制定小组内各农户的砍运计划,按情况分配砍运指标,协同配合,破解了甘蔗砍运劳力缺乏的问题,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甘蔗砍运效率。
目前,耿马自治县共培育甘蔗生产合作社(协会)268个,甘蔗生产互助组1425个,种植甘蔗增加农业产值9.5亿元,蔗农人均纯收入5227元。
依托云南七彩田园牧业有限公司、新大康牧业有限公司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采取“公司+示范基地+专业合作社+养殖户”方式,用甘蔗叶、蔗梢生产畜牧青贮饲料,大力发展蔗梢养牛,带动养殖户1.8万户8.1万人,人均收入3020元。
“吃干榨尽”,进一步推进“第二车间”开发和扩大产品种类、生产规模。耿马、勐永、孟定、华侨糖业有限公司把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作为抵御价格波动等市场风险的重要手段,先后引进和发展纸浆、生活用纸、饲料加工、有机复合肥、酒精等14户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户),生产出白糖、酒精、蔗梢饲料、固体有机肥、液体有机肥、蔗渣、纸浆、生活用纸等5大系列15类品种产品,延长了蔗糖产业链,提高了蔗糖产业附加值,实现工业产值27.05亿元。
甘蔗产业还有效带动交通运输、商贸物流、农资化肥、农村服务业等关联行业发展,县内与甘蔗产业有关的农业服务公司(个体工商户)达128家,可提供2800个就业岗位。同时,糖厂、酒精厂、肥料厂、纸厂等一批制造企业的落户,每年可为周边群众提供3000个就业岗位,实现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的融合。
内容时间:2019-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