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倾情帮扶助脱贫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2-25  编辑:霍刘锦

自2016年帮扶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以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能集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坚决打赢“直过民族”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切实履行国有企业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尽心尽力,倾情帮扶,截至目前,澜沧共到位华能集团帮扶资金11亿元,占计划总资金的81.5%,计划到2019年年内,投入帮扶资金13.5亿元。华能集团把资金投在最需要的地方,把最得力的人才派往最贫困的地方,改变贫困村的村容村貌,增加贫困户的家庭收入,进一步加快了澜沧脱贫攻坚工作步伐。

普洱日报讯(记者 朱菊英 粟利 文/图)2019年5月16日,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雪林佤族乡芒登肉牛养殖场,澜沧建梅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举行了村组集体资金及2017年度华能集团帮扶雪林乡芒登村、左都村肉牛养殖资产收益入股分红暨科学种草养牛培训观摩会,当场兑现了参与2017年华能集团帮扶肉牛养殖资产收益产业项目的67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分红金101.1万元、2018年雪林乡村集体资金入股分红34.22万元,并发放了2018年10月到2019年5月项目区贫困户交售饲草收入69.5万元和贫困户到合作社务工收入22.71万元。贫困户拿着分到的红利,脸上乐开了花。

“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

实现利益共赢

建立“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长效利益联结机制,群众增收更加多元。2017年3月,华能集团帮扶雪林乡实施肉牛养殖资产收益项目,由澜沧建梅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具体负责实施,项目总投资约3465万元,其中华能集团共投入帮扶资金1201.7332万元。项目覆盖雪林乡芒登村、左都村贫困户674户2563人。在雪林乡芒登村、小芒令村、永广村开发草山10000亩,建设占地约25亩的标准化肉牛养殖示范场,养殖西门塔尔、云岭牛和部分本地能繁母牛。合作社还利用华能集团帮扶资金共472.1万元,带动富邦乡佧朗村258户、赛罕村200户、雪林乡小芒令村24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肉牛养殖。

合作社将雪林乡芒登村、富邦乡佧朗村的肉牛养殖基地作为中心养殖场,把肉牛集中到中心养殖场统一饲养管理,按照“公司担风险、投资变股权、农户得股份、收益有保障、利益共分享”的思路,以“合作社+基地+贫困户”资产投资收益模式带动贫困农户发展,确保贫困农户和村集体收益得到保障,实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互利共赢。

真抓实干发展养牛产业

日子过得“牛”

澜沧建梅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自2009年12月成立以来,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合作社的发展和利益联结机制。合作社依托建梅集团公司所属的澜沧芦笙恋农牧开发有限公司、澜沧芦笙恋大酒店、澜沧建梅茶厂等关联企业,对华能集团帮扶雪林乡、富邦乡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肉牛养殖资金入股合作社进行担保,确保帮扶资金和贫困户受益分红不流失、不减少。

合作社负责人杨海荣说,建档立卡贫困户除了养牛分红增加收入外,对没有养殖条件的贫困户,合作社负责进行饲草种植技术培训,并签订种植协议,由合作社按照每吨200元—400元的价格负责收购饲草或农作物秸秆作青贮饲料喂牛。若每户贫困户每年按标准交售5吨全株玉米和10吨农作物秸秆、普通饲草,就可实现4000多元的饲草收入。同时,合作社按照每吨200元的价格对贫困户散养的畜禽粪便进行收购,生产有机肥料。合作社还为贫困群众提供务工机会,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

通过养牛有“售金”、基地就业有“薪金”、种植饲草有“酬金”、入股分红有“股金”的“四金流转”发展模式,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到了产业发展红利。

杨海荣说,合作社将继续依托国家政策,紧紧抓住华能集团帮扶的重大机遇,实施好项目建设,带动贫困群众撸起袖子、真抓实干,种好一片草、养好一群牛、做大牛产业,让贫困群众的日子越来越“牛”。

普洱日报讯(记者 粟利 朱菊英 文/图)“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安康乡,老乡们主要以茶叶产业和甘蔗产业为收入来源。华能集团瞄准安康乡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社会帮扶的行列中,投入资金实施华能帮扶产业合作收益项目,带动贫困农户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逐步实现企业壮大、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让安康乡的老乡携手奔小康。

量身订制“脱贫套餐”

安康乡茶园生态环境好,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安康乡总农户3419户,其中2593户农户主要以种茶为主,占全乡农户总户数的75%以上,茶产业是安康乡的民生产业、支柱产业。

2018年华能帮扶产业合作收益项目覆盖安康乡上寨村、班坝村2个直过民族行政村24个村民小组1119户429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36户2688人。项目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7000元/户,736户共扶持资金515.2万元。按照“投资变股权、农户得股份、收益有保障”的思路,农户将7000元到户扶持资金统一集中入股到澜沧昌皓茶叶有限公司运作、经营、使用,确保资金发挥效益。公司与贫困农户签订项目合作协议,确定贫困农户股权,发放《股金证》,并按照约定的收益分配方式、分配比例、分配年限、兑现时间、兑现方法等进行资产收益返本分红,确保贫困农户收益得到保障。

农户除了固定的投资入股分红收益,公司还根据项目区农户实际情况,为他们量身定制了4种收益“套餐”,全面提升农户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第一,对621户有劳力有茶园的贫困农户,公司每年通过科技培训、发放资料、现场指导、参观培训等方式向农户传授先进的茶园管理技术,指导农户做好浅耕、除草、中耕、修剪、施肥、粘虫板等茶园基础管理工作,逐步提高茶园产量和茶叶品质。第二,对95户有劳力无茶园的贫困农户,由公司和村集体共同协调,进行代管茶园或者在采茶季帮助采摘茶叶,茶叶由公司进行回收。对于有一定创新服务意识的农户,公司提供长期或临时用工岗位。第三,对14户无劳力有茶园的贫困农户,由公司和村集体共同协调,组织本村组剩余劳力进行代管茶园和采摘茶叶。第四,对无劳力无茶园的6户贫困农户,由公司按贫困农户参与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和入股投资份额进行长期分红,确保其能够从中得到稳定收入。

“华能帮扶产业合作收益项目实施后,公司提高了茶叶的收购价格,对茶农采摘的茶叶随采随收,茶叶款一月一结,从不拖欠,以良好的信誉赢得了茶农的信赖,提高了茶农的收入。”公司班坝二厂厂长张学祥一边打开厚厚的茶叶收购记录本,一边对记者说,公司鼓励茶农按照标准进行规范采摘,同时提高制作加工的水平,不断提升茶叶品质。

打响生态茶叶品牌

茶叶品质提高了,下一步就是打响生态茶叶品牌。澜沧昌皓茶叶有限公司2017年进入安康乡后,通过优化整合资源,生产加工能力大幅度提高,项目区茶叶鲜叶价格从原来的3—4元/公斤提升至8元/公斤,生态茶叶的“含金量”初步显现。

公司按照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指导意见,结合国内有机茶园改造相关标准,对项目区茶园每年投入有机肥料、有机农药和粘虫板等进行茶园转换改造,并同步进行国内有机认证,同时,加大项目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技术培训,农户管理茶园的水平不断提升,安康乡生态茶叶品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扩大。目前,公司已在安康乡签约管理茶园5000亩,投资建设安康乡班坝一厂、班坝二厂、糯波茶厂3家红茶初制加工厂,与20多家合作社签订茶叶原料收购协议。

“华能帮扶产业合作收益项目,改变了以往发钱发物的模式,把扶贫资金统一集中入股到企业,由企业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变‘输血’为‘造血’,使企业得发展、项目生效益、群众得实惠。”在澜沧县扶贫办挂职的华能集团干部普建广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扶贫资金的安全,并重点关注扶贫项目长期发挥效益,使贫困群众稳步脱贫致富。

如今,行走在安康乡,处处可见青翠的茶园,处处可闻淡雅的茶香。通过华能帮扶项目实施,项目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明显加强,安康乡茶产业步入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茶农们把“茶叶子”变成了脱贫致富的“金叶子”。

普洱日报讯(记者 张珂嘉 吕禾)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富邦乡平安村佛房脚村民小组的村民们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的家园竟会变得如此美丽,自己的生活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而这一切的变化得益于脱贫攻坚的红利,得益于各级各部门及华能集团的无私帮扶。“曾经的土砖房变成了今天的小楼房,曾经的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到处干净整洁美丽。”村民张娜妥告诉记者。

华能集团投入大量帮扶资金,通过实施提升素质能力、劳务输出、安居工程、培育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六大工程,帮扶澜沧“直过民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佛房脚村民小组便是其中的受益者。

村子变美了

富邦乡平安村佛房脚村民小组示范点项目总投资897.705万元,其中:华能集团资金补助350.665万元,占计划总投资的39.06%;涉农资金整合383.04万元,占计划总投资的42.67%;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164万元,占计划总投资的18.27%。

走进富邦乡平安村佛房脚村民小组,只见村里的硬化道路一尘不染,家家户户门前物品摆放有序。“现在的佛房脚村民小组变化太大了,以前这个村子脏乱差,我们都不想来,现在村容村貌干净卫生,让人一见就喜欢。”经常开车进山村的生意人吴建伟说。

据悉,富邦乡平安村佛房脚村民小组通过华能集团、“四位一体”、农村综合文化服务覆盖工程等项目的投入,使群众的民房、公共活动场地、路、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得以稳步推进,佛房脚村民小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子现在变好了、变美了,我们要维护好村里的设施,让村子不仅看起来舒服,住起来更舒服。”村民们自豪地说。

思想转变了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村容村貌,首先要从村民思想认识上“开刀”。各扶贫挂钩单位和华能集团在人居环境改善方面,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想法子,出点子,积极做好宣传,提高村民环境卫生意识。“光在嘴上喊不行,还得在行动上跟进,要让村民改掉乱扔乱丢的习惯,要让垃圾有落脚点。”佛房脚村民小组组长董扎母说,村里添置了多个大型的垃圾桶,安放在不同的地方,垃圾有了归处,乱丢乱倒的人少了,爱护环境的人多了。

富邦乡党委政府将农村危房改造作为人居环境改善的重要内容,以华能集团帮扶为契机,大力实施平安村佛房脚贫困农户安居房建设,实现户均有一幢人畜分离、达到抗震标准、体现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安居房,并注重村庄环境整治,有效改善佛房脚村民小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该村民小组建立了村规民约,并把环境卫生、村容村貌作为重点写进了制度。“这个方式确实能约束和鞭策不少村民,谁愿意自家被评为不清洁家庭?”村民们纷纷说出心里话。通过人居环境改善,村里配备了篮球场,村道两侧也安装了整齐明亮的太阳能路灯,种植了各种绿化树,花台里绽放的鲜花,为小村庄添色不少。实施“美容术”后的村庄,成功“变脸”。

日子红火了

“多亏党委政府、各级各部门和华能集团,帮助我们脱贫致富,现在日子越过越红火了!”曾经住在危房里的村民张娜妥如今摘下了“穷帽子”,不仅住进了宽敞的新房,还通过种茶卖茶,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了村民脱贫致富的“领头羊”。

在人居环境提升改造过程中,佛房脚村民小组利用原有地势,按拉祜族建筑风格,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使农户彻底改变了以前道路不畅、人畜混居、竹笆房、挂墙房、木板房的生活状态。

据了解,在未实施项目前,佛房脚村民小组41户农户房屋均未达标,通过2016年的华能集团帮扶富邦乡平安村佛房脚村民小组项目,实施安居房建设41户,每户补助5万元,共计205万元。项目的实施和华能集团专项资金的投入,让平安村佛房脚村民小组4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盖起新房,搬进新居。

如今的佛房脚村民小组,一间间安居房鳞次栉比,水泥路通到每家每户,条条巷道干净整洁,村容村貌得到了美化、亮化、净化,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美丽乡村画卷。

内容时间:2019-09-26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