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脱贫攻坚在路上】 践诺无声,脱贫攻坚的整董答卷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1-10  编辑:陈亚丰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脱贫攻坚,时不我待。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整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热度、速度,尽锐出战,书写着脱贫攻坚的整董答卷。践诺无声,六年攻坚,六年鏖战,六年搏击,整董干群同心,用一组组充满获得感的数据变化,为6年的脱贫攻坚工作交上了一份孕育着无限生机的亮丽答卷——截至2019年底,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3128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2.29%降到1.03%。

这是一张亮丽辉煌的答卷——夏意渐浓,花繁叶茂。一片片产业园、一条条公路、一幢幢新居、一个个明丽的新村,都镌刻着整董扶贫开发的年轮,书写着整董这场反贫困战争的精彩。“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是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恒久守望,是穿越无数苦难的执着梦想,更是整董人民千百年不改的美丽初衷。然而,全镇3个贫困村,其中1个深度贫困村,在册建档立卡贫困户775户3198人,2014年贫困发生率达32.29%。贫困,成为整董彼时的标签。贫有百样,困有千种。如果这些统计数字有些枯燥,不妨透过历史回望整董的农村和农民。因为只有真正了解整董这块土地和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的人民,才能真正读懂整董与贫困抗争的艰辛。

一些群众的贫困程度超出常人的想象——曼滩村小曼拱,一风吹来挡都不挡一下的刀背梁上,村民李忠明仅有一间茅草房,折根树枝当筷子。大山深处,曼箐等瑶族寨子,村民刀耕火种求生存,世代辛劳、世代贫穷。这就是当地群众贫困的生动缩影。怎一个“穷”字了得?

贯彻中央、省、市、县委的部署,从2014年至今,整董聚焦“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再到精准扶贫,整董扶贫工作实现了从“大水漫灌”的粗放型到“精准滴灌”的精益型转变;实现了从解决人民群众基本温饱问题到追求现代文明美好生活转变。在一次次与贫困抗争中,这片土地上激情与艰辛并存,汗水与收获共舞。

既安居又乐业

“安居”才能“乐业”。2015年至2019年,整董镇通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搬迁等多种方式,新建(维修加固)安全住房1150间,彻底实现了农户100%住安全住房目标。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及易地搬迁建设的同时,做到厨卫入户和人畜分离,配套开展以卫生干净、物品整洁、庭院绿化、风俗文明为主的清洁家园建设行动,在解决群众安全住房的同时提升人居环境;通过实施道路通畅工程,全镇主路、村组道路硬化、串户路硬化覆盖率达100%,破解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在安全饮水方面,2016年至今,累计投入农村安全饮水项目资金443.38万元,改造饮水管网12件,安装一体化净化设备18套,水质送检16次,有效解决群众饮水困难和饮用水质安全问题。针对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的问题,整合资金投入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做到“一到点五到户两集中”,即:活动室和小广场到安置点,农网改造到户、自来水到户、联户道路到户和有条件的地方光纤到户,垃圾集中收集、污水集中处理,着力改善发展条件,让贫困农村基本享受与城镇同等的公共设施服务水平。安居更要乐业。在增收上设置特色产业增收、就业创业增收、政策扶持增收3个渠道。截至目前,整董1644农户6951人中享受免费技能培训3400余人次,实现就业创业1101人,公益性岗位就业223人,纳入低保户305户597人,生态护林员就业181人。
  莫说发展是难题,傣乡大地战鼓擂。昔日行路难,今朝变通途。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实现了道路硬化组组通、农村安全饮水户户到、安全用电稳定可靠、通讯网络全覆盖、人居环境整治寨寨净。

产业扶贫“组合拳”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关键措施。整董镇聚焦“产业发展脱贫一批”的要求,紧紧围绕“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脱贫增收”目标,结合自身实际多措并举打出一套产业扶贫“组合拳”。一是选准产业,精准扶持。精选坚果产业、辣椒产业、西瓜种植等作为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的重要重点产业,实行产业链打造。看准并支持有一定劳力、种植加工技术、发展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把贫困户加入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与有能力的企业深度融合。鼓励支持有一定劳力、技术、发展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金融部门按照有关政策发放一定免担保、免抵押扶贫小额贴息贷款,有选择地发展产业。2016年至2019年累计发放到户贷款973.1万元帮扶230户自主发展产业。二是建准机制,精准扶持。坚持“产业+农户”,实现产业与贫困户精准对接。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和政府对贫困户的扶持、对法人的资金、技术等扶持,让这一部分贫困人口,每年都有相对固定的收益。三是精确股权,精准扶持。通过建立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的机制,精准扶持企业和贫困户,让贫困户有相对固定的收益。四是整合资源,精准扶持。精心整合贫困村的土地资源,找准能经营、善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时引导这些农业经营主体实行“土地租赁+返聘务工”带动贫困户脱贫。这些经营主体一方面把土地、林地租金(股份收益)支付给贫困户;另一方面,这些租赁土地、林地的经营主体又优先将流转土地、林地的贫困户返聘到产业基地务工,增加贫困户的工资性收入。五是选准企业,精准扶持。精筛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根据3个村的产业基础,选准“公司+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建档立卡贫困户”“企业+村委会+基地+农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建档立卡户”等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完善村集体经济与农业龙头企业、农户及建档立卡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好风景带来好“钱”景

整董的傣族古村落保留着村寨、田园、河流、雨林相映衬的原色傣族聚居格局,这里保留着精致古雅的傣家干栏式竹楼建筑风格、古老的文字、语言和服饰。竹楼土瓦、筒裙清酒、田园牧歌、绮丽风情、古老村落、古老传说,这里处处洋溢着原生态民族风情的妙曼灵境,经历百年沧桑后散发着古朴神奇的独特风韵,也绽放出新时代的勃勃生机。近年来,整董坚持把文旅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以全域旅游为统领,深入挖掘文旅资源,不断丰富产品业态,文旅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19年,全镇接待各类游客近60000余人次,全镇农户增收近500余万元,旅游产业带动农户脱贫致富成效进一步明显。以“全域旅游”带动“全域脱贫”,用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全域旅游已成为整董脱贫奔小康的强大引擎。

在整董的脱贫攻坚答卷上,不仅记载着各级党组织履职尽责默默奉献的工作历程,也记载着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倾情奉献不辱使命的工作历程,更记载着贫困农户自力更生战贫斗苦的奋斗历程……

在脱贫路上,贫困群众自强而不息、自立而不馁,摒弃“等靠要”的思想,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改变自己的命运。扶贫干部用辛苦指数换来了群众的幸福指数。他们遍访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他们用脚步丈量山村,用真情催生希望。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不变的是他们内心的执着和坚定。旌旗猎猎、击鼓催征,需要的是百折不挠的意志和行动。在脱贫攻坚的壮阔历程中,整董扶贫干部用智慧和汗水,与祖国相连、与大地相依,群众浓浓的感党恩之情,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一段段鱼水情深的故事,回荡在傣乡热土。

(整董镇 罗云燕/文  陆华 粟肖瑾/图)

内容时间:2020-06-19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