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麻栗坡县“六大创新”护航脱贫摘帽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0-08  编辑:陈亚丰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麻栗坡县始终围绕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不断激发攻坚活力,坚持“六大创新”护航脱贫摘帽。

一是创新“双绑三防四益”产业扶贫模式,保障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将全县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与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全覆盖绑起来,建立紧密的产业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自主发展产业激励奖补,有效防止“一发了之”“一股了之”和产业扶贫资金风险,实现群众收入持续稳定增收,村集体经济不断增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壮大,产业扶贫资金持续发力。截至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人均获得纯收入3209元;共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5743户25179人自主发展产业,实现户均增收10542元,人均增收2404元。

二是创新“1·3·6”务工奖补机制,抓就业鼓足群众“钱袋子”。探索就地就近就业“1·3·6激励”行动。对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员3人以上在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扶贫车间、家庭农场、种养大户、项目建设区及个体工商户实现就地就近稳定务工90天以上的组织机构或个人,按组织人数每人每天1元标准给予激励。对在县内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扶贫车间、家庭农场、种养大户、项目建设区及个体工商户累计稳定务工90天以上的一般贫困劳动力按每天3元标准给予激励;对参加本县技能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的贫困劳动力,稳定务工90天以上按每天6元标准给予激励。目前,共兑现就业激励奖补资金28099人次1411.5万元;开展各类培训619期42997人次;扶贫车间吸纳贫困户就业704人;开发公益性岗位5640个,解决“三无人员”2567人稳定就业。

三是创新“群众服务队”攻坚模式,全面补齐脱贫退出短板弱项。组建“群众服务队”,动员全县干部群众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面激发内生动力,整改销号“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全县共组建群众服务队1842支,开展服务4152场(次)51737人,拆除旧房1687户、化解矛盾549起、宣传政策3937场(次)。引导激励参与产业发展3970户,激励激发就业6684人。

四是创新“五道作战令”责任体系,确保脱贫攻坚责任落到实处。发布《关于压死脱贫攻坚任务责任的作战令》《关于脱贫攻坚问题排查整改化解的作战令》《关于脱贫攻坚政策知识学懂用的作战令》《关于村委会(社区)脱贫攻坚工作奖惩的作战令》《关于扶贫资金项目高效运行的作战令》五道“作战令”,严明“有为受褒奖、无为受惩处”的鲜明工作导向,层层立下“军令状”,实现县乡村三级干部责任压实全覆盖,有力确保了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

五是创新“老山精神大学堂”宣传载体,激发主动脱贫内生动力。在县乡村设立“老山精神”大学堂、学堂、讲习所三级宣讲平台,扶贫与扶志同频共振,不断激发干部群众内生动力。坚持把传承弘扬“老山精神”与学习践行“西畴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用“老山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新时代攻坚克难、勇于担当,用“西畴精神”激励和唤发贫困群众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主动向贫困宣战,改变贫穷落后面貌。

六是创新“特殊人群关心关爱”防控体系,建立健全返贫防控体系。制定特殊人群帮扶关爱行动方案,对特困人员实施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解决后顾之忧,做到“有人照料有人管”;对困境儿童实施持续助学,解决就学保障问题,做到“爱心呵护助成长”;对“三留守”人员开展关心关爱,解决留守忧难问题,做到“贴心服务解忧难”;对残疾人实施无障碍改造,解决生活便利问题,做到“多路径扶残助残”,保障特殊人群“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县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300万元专项用于返贫防控救助;对整户完全丧失劳力、无劳力、部分丧失自理能力等“十类人员”采取精细保障措施,确保“兜准兜住兜牢”所有困难群众的民生底线;出台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带贫减贫方案,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发挥带贫减贫效益。截至目前,共启动救助87户278人,发放救助金71.7万元。

内容时间:2020-11-06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