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来,我县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稳定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和增加收入为目标,以扶贫整村推进为主体,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携手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年间,扶贫开发工作坚持以扶贫开发总揽贫困地区农村工作全局,实行党政一把手目标责任制和分级负责制,多渠道增加扶贫投入,强化扶贫资源整合,形成大扶贫工作格局。同时,坚持走开发式扶贫的路子,实施连片扶贫开发,不断增强贫困地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另外,还采取县级领导联乡、部门包村扶贫、对口帮扶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社会扶贫,形成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我县启动实施了姚关、万兴扶贫整乡推进和355个扶贫整村推进项目,硬化村庄道路356公里,建设五小水利工程398件,人畜饮水工程119件,架设管道193公里,解决了3.2万人和1.65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问题,改造中低产田地11300亩,新增灌溉面积4426亩、改善灌溉面积4936亩。积极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农民10万人(次)。
我县全力推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累计投放2.18亿元小额到户扶贫贴息贷款,扶持9977户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配套安排58.5万元项目贴息贷款,扶持5个龙头企业发展蔬菜、食用菌、水蛭等种养殖项目和农副产品加工运销。2008年,在水长、甸阳、旧城等3个乡4个村5个自然村392户农户启动实施了“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建立了长效机制。同时,深入开展社会扶贫。全县有4个中央省直单位,27个市直单位,58个县直机关事业单位,13个乡镇的82个机关事业单位,参与挂钩扶贫帮扶13个乡镇87个行政村2660户农户11299人。各级各部门共派出蹲点干部101名,到点调研1877人次,直接投入资金1054万元,帮助协调资金3138万元,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形成了全社会关注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
在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的同时,千方百计加大地方投入力度。四年间,我县争取中央财政扶贫资金达到4.5亿元,比“十一五”增加1.7亿元,增长161%;县级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55万元,同比增加255万元,增长255%。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资源整合工作。据统计,近年来我县各相关行业部门,每年向各类扶贫项目整合投入的建设资金达到1亿元以上。
扶贫开发成效明显。到2013年底,我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3922元提高到2013年的5401元,增收1479元,增长37.7%。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增长16%,达到6266元。人均占有粮食稳定在400公斤以上,全县有4.05万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
八抓整合促项目实施。在偏远、贫困山区和社会发育程度低以及基础设施脆弱的地方实施项目,仅靠扶贫资金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整合其它部门的资金,形成合力,才能实现整体提升的效果,扶贫目的才能达到。到今年7月份,全县争取到上级投入各类扶贫资金6043.8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471万元,小额扶贫贷款4680万元,外资19.84万元,中国扶贫基金会曹德旺曹晖扶贫资助项目873万元。组织实施省、市整村推进重点村20个村;在水长等12个乡镇投放小额扶贫贷款1690万元。
内容时间:2008-10-2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