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位于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是典型的民族贫困地区。对于脱贫任务极其艰巨的彭水而言,抓脱贫攻坚就是抓发展,抓发展首抓脱贫攻坚。
近年来,彭水立足“山城”和“江城”的独特风貌和民族历史文脉,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坚持推进“老城提质”、“新城提速”、“蚩尤九黎城提韵”,致力于让苗乡彭水颜值更高、气质更佳,实现产、城、景融合发展,脱贫和增收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脱贫鲜招》》
三城融合闯新路
千里乌江,百里画廊。滨水而建的彭水老城,而今正通过“减载提质”不断完善功能提升形象,逐渐展现出“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独特魅力。
老城之西,一座同处乌江之滨的新城正在崛起。按“现代之城、未来之城、品质之城、魅力之城”定位,彭水新城开发从品质楼盘向品质社区转变,高品质建设方兴未艾。
紧邻新城,还有一座别具风韵的“苗城”——蚩尤九黎城。围绕打造全国知名民俗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标,这里的旅游业态正日趋完善和丰富。
老城、新城、蚩尤九黎城,“三城”通过桥隧连为一体,行走其间,让人能够体验“穿越古今、走向未来”的独特神韵,实现城即景、景即城,产城景融合发展。
找准优势促发展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走好产业发展道路,更好带领人民群众致富,首先要搞清楚自身的优势。
彭水在吃透政策的基础上,着力把握县情、掌握实情,不断完善思路,找准了民族、生态、文化三个方面的独特优势。
民族优势方面,彭水有苗族、土家族等34个少数民族,其中苗族人口30余万人,是重庆唯一以苗族为主,全国苗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可谓重庆的苗乡、中国的苗乡、世界的苗乡,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生态优势方面,彭水坐拥茂云山(摩围山)、七跃山等生态资源和乌江、郁江等生态水系,森林覆盖率达58%,山水自然交融、相映相彰,形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美丽山水画卷。
文化优势方面,彭水自汉初置县2000余年,历为道、州、县三级治所地,拥有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苗族文化、盐丹文化、黔中文化和红色文化。
生态引领富百姓
近年来,彭水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子,着力推进产城景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生态特色宜居城、生态旅游目的地、生态产业发展区、生态文明示范县,努力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彭水着力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深入落实抓大文旅促品质化战略思路,突出“品牌引领、活动助推,全域建设、彭水特色”,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和“旅游+”发展战略,连续7年成功举办中国乌江苗族踩花山节暨中国·彭水水上运动大赛,连续4年成功举办渝东南生态民族旅游文化节,“绿色中国行”连续两年走进彭水。从2012年至2018年,接待游客从340万人次增加到252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从10亿元提高到111.8亿元。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161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5.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7.7%、39.5%。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工业对全县规上工业产值贡献率达65.1%。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红薯、烤烟、畜禽养殖及中药材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实现农业增加值7.69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列全市之首。
彭水着力推动城市提升。深入落实抓大城乡促融合化战略思路,围绕推动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建设,统筹推进老城、新城、蚩尤九黎城一体化发展,强化城市智管、细管、众管,城市常住人口增加到23万人,城市规划面积拓展到30平方公里。
彭水着力推动融合发展。着力做好“产城景”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既注重城镇和景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又注重品质提升和内涵支撑,既按照景区的标准来规划建设管理城镇,又将好山好水好风光好文化融入城镇和景区建设之中,推进旅游全域化和产城景一体化。
王萃
图片除署名外由彭水县委宣传部提供
前线战报》》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 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
彭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对重庆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落实脱贫攻坚“双组长”制,制定《关于深化脱贫攻坚的意见》《关于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工作方案》等指导性文件,配套出台产业、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农村环境整治、生态环保等“1+N”专项扶贫工作方案,建立责任、政策、组织领导等8大体系,进一步强化责任、政策、工作落实,坚决高质量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两不愁”方面,彭水大力发展红薯、烤烟、畜禽养殖及中药材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持续做好旅游扶贫,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每个贫困村均有1-2个稳定增收产业,23740个在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均发展有种养殖增收产业;实施饮水全覆盖工程4450处,逐户落实保障措施,有针对性地实施巩固提升工程,已实现饮水安全保障全覆盖。
“三保障”方面,彭水着力抓好教育扶贫,建立分段资助、控辍保学、临时救助、送教上门“四大体系”,采取“一人一案”措施,对因病因残厌学导致义务教育未保障的适龄儿童实行动态清零。着力抓好医疗扶贫,开展未参保动态清零行动,设立医疗扶贫专项基金,落实贫困家庭医生签约、流动医院入户、“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等服务机制,贫困人口住院费用自付比例降至10%以下。着力抓好农村住房安全和人居环境整治,全覆盖开展贫困户危房鉴定工作,实施危房动态清零,目前已全面完成危房改造。因村因户实施改水、改路、改电、改房、改厨、改厕、改院等项目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乌江清洁大行动,农村面貌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和提升。
励志故事》》
鞍子镇金山村王秋杰: 政府帮扶摘穷帽 反哺扶贫显身手
1994年,王秋杰出生在彭水县鞍子镇金山村一个穷困的家庭。由于其父亲患有精神病,在他的记忆中,母亲常用瘦小的身躯背着年幼的他,从十几里外将父亲找回家。
为了孩子继续读书,母亲只身一人南下打工。因为识字少、文化低,她只能在流水线上做操作工,每天得在三四十度的高温厂房里站十多个小时。为省钱,她常用咸菜下饭,数次饿晕。
2009年,王秋杰父母离婚,他随父亲和年迈的爷爷一起生活。靠母亲按时寄来的微薄的生活费,以及贫困户享受的低保金,他坚强地完成了学业。
2012年高中毕业,王秋杰考上大学,但几千元的学费让贫困的家庭一筹莫展。获知情况后,当地党委政府会同民政部门一次性提供资助5000元,并帮助他在校申请了助学贷款6000元,助学金3000元。
依靠这笔钱和自己勤工俭学,王秋杰于2016年顺利完成学业。期间,当地政府通过危房改造政策,让王家人实现了安居。
2017年夏天,在外打工的王秋杰看到了重庆市“三支一扶”基层服务人员招聘简章后,决定返乡应聘。他白天工作,夜晚复习,从600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进入30人面试名单。并依靠自己贫困户考生身份,跳过面试成功应聘。
到岗后,王秋杰被安排回到金山村驻村扶贫,他第一时间向组织汇报了家庭情况,主动申请退出了建卡贫困户序列。
帮人先帮心,扶贫先抓根。回到家乡的王秋杰,首先做的便是摸村情。他走遍了村里的大寨小宅,和群众拉家常、找贫因,帮助大家想办法、谋出路。他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熟悉吃透住房保障、医疗报销、产业发展等惠民政策,进村入户搞宣传,田间地头送政策。他谨记自己曾经的经历,用心用情为群众办事,工作态度和效率获得群众一致认可。
看着乡亲们在实实在在的帮扶下逐渐摆脱贫困,生活一步步走上正轨,王秋杰感觉一切付出都值了。“我永远会记住我是谁,我怎么来到这里,我前行的方向,继续扎根农村基层追逐梦想。为乡亲们早日摆脱贫困贡献力量!”王秋杰说。
数说扶贫》》
截至去年,全县贫困村从115个减少至6个。 贫困户从29811户减少至3482户。 贫困人口从119299名减少至12266人。 贫困发生率从19.8%降至2.45%。
贫困村 115个
贫困户 29811户
贫困人口 119299名
贫困率 19.8%
贫困村 6个
贫困户 3482户
贫困人口 12266名
贫困率 2.4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741元增至29124元、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960元增至11144元,增长87%;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从93.8亿元增长到190.8亿元、增长1倍多。
城镇居民收入 16741元
农村居民收入 5960元
金融机构余额 93.8亿元
城镇居民收入增至 29124元
农村居民收入增至 11144元
金融机构余额 190.8元
地方财政收入由14.3亿元增至29.2亿元、增长1倍多。
地方财政收入 14.3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增至 29.2亿元
通过抓脱贫攻坚,有力助推了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从2012年到201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85亿元增至170亿元、增长1倍。
2012年 85亿元
2018年 170亿元
内容时间:2019-10-17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13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