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防洪减灾关乎国泰民安,关乎经济发展,关乎生态文明建设,国家高度重视防洪减灾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举措,但由于蓄滞洪区建设起点低、自然条件落后等原因,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工程建设滞后,体系不完善,普遍存在高程不够、断面不足、险情隐患多等问题,很多蓄滞洪区没有建设进退洪控制设施,已建的进退水控制闸大部分老化失修,直接影响流域防洪安全和区内群众生命安全。二是安全建设滞后,区内居民缺乏安全保障。很多避险设施建设标准低,安置面积小,通信预警设施少,组织疏散困难很大,影响蓄滞洪区的正常启用。三是基础配套设施落后,社会经济发展缓慢。蓄滞洪区内道路、桥梁等交通设施基础较差,基本公共服务条件明显低于周边地区水平,区内经济发展严重依赖传统的农业产业,发展活力不足。四是管理法规政策体系不完善,体制机制不顺。补齐防洪工程短板,做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工作,一要加快工程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尽快改善蓄滞洪区运用条件,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二是建立经济发展补偿机制,积极推进建立蓄滞洪区生态补偿机制,分类制定补偿措施,探索建立洪水保险基金,支持蓄滞洪区调整产业机构,走绿色发展之路;三是强化依法管理,出台《蓄滞洪区管理条例》,完善管理体制,切实做好蓄滞洪区内非防洪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管理工作;四是完善补偿政策,开展蓄滞洪区补偿暂行办法修订,研究调整补偿对象,优化调整补偿标准,简化财产登记、变更和补偿程序,以补偿促产业结构调整。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罗老师 | 电话:010-5936726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18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13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
审图号:GS(2020)440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