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也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解决民族地区所有问题的关键。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民族地...展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也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解决民族地区所有问题的关键。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民族地区的经济现代化作为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之一,虽然不是现代化的终极目的,但对实现社会、文化、教育等现代化的综合目标至关重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经济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经济基础,也体现为共同的现代化。
“十四五”是民族地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时期。2020~2022年,民族八省区农业现代化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为实施保障粮食安全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统筹推进粮食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建设;积极推动特色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现代绿色农业产业集群;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不断提升农机装备现代化水平。民族八省区大力推进工业现代化进程,推进工业产业向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产业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取得的成效包括:民族地区加强能源基地建设,形成以清洁能源为主的综合能源体系;民族地区推进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工业领域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民族地区发挥比较优势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发展新材料产业和高端制造业。民族地区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成效则体现为民族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增容扩量,加快推动服务业同制造业深度融合;民族地区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多样化升级。
民族地区在推进经济现代化的进程中不仅要尽快缓解省区层面的总体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的制约,完成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还要面对制造业层次偏低,特色优势发挥不够,科技、教育、人才对产业发展支撑力不足,市场主体不强,市场化运作水平不高等发展短板,以及部分行业和企业仍存在的经营困难,产业投资不足,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难度加大;部分地方债务风险等级仍然较高,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等系列问题。就其对策建议而言,主要包括强化培育市场主体;推动形成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强化开放平台培育发展开放型经济;缓解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政策制度体系,全面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本书的地区报告和专题报告对民族八省区相关地区的经济现代化成效、经验,以及问题与挑战进行了细致分析,为加快推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