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农民合作社领办主体的异质性导致其利益联结带来的融资创新的减贫机制和减贫效应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采用A-F双界线分析法和PSM-DID模型实证评估和比较了不同类型主体带来的金融减贫效应。研究发现,获得农民合作社供应链金融信贷的农户往往具有较高的减贫效应,以农业企业、村干部、种养大户为领办主体的农民合作社开展农业供应链金融信贷对纯农型贫困农户的减贫效应最为明显,企业领办型农...
本文对链式融资的减贫效应和不同主体在供应链、产业链环节联结中模式创新的减贫效果进行评估。本文基于2011年国定贫困线对农户进行分组,对比不同组别中采用产业扶贫参与链式融资的农户比例,通过双重差分法和倾向得分倍差匹配法分析了基期贫困农户与非贫困农户使用链式融资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带来的减贫效应总体较好,“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龙头企业→农户”和“...
本文对“政银保担”协同模式下农业保险反贫困的背景、减贫机理进行介绍,并评估其作用绩效。金融机构在农业产业链和供应链环节的不断深入融合,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政府、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多元主体的协同。“政银保担”本质上是一种贷款模式创新,其出现旨在解决农村正规金融市场上长期存在的信贷配给现象严重、供需缺口明显和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此外,本文利用2019年对四川省贫困地区的实地调...
本文首先比较和分析了农户互联网金融使用广度和深度对绝对贫困户和临界贫困户的多维减贫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金融使用广度和深度的提升均可以缓解农户多维贫困状况,相较而言,互联网金融使用深度的多维减贫效应更加明显。此外,本文还从区域差异和家庭负债维度探讨了其异质性影响。互联网金融使用的多维减贫效应存在“中部凹陷”特征;在有负债的农户中互联网金融使用对能力贫困户和物质贫困户...
本文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揭示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贫困线标准下的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变动的结构性差异。首先,随相对贫困线标准的提高,数字普惠金融降低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作用效果呈现先上升后小幅下降的非线性特征。其次,降低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最优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区间位于108.12~160.00。最后,随着数字普惠金融水平和相对贫困线标准的...
本文系统梳理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各自农村金融反贫困过程中的实践探索,并提炼、总结了有中国特色的农村金融反贫困经验和创新规律。本文首先对孟加拉国、玻利维亚、印度尼西亚和印度的金融反贫困经验进行总结,其次,对德国、日本、韩国的农村金融反贫困经验进行介绍。由此,本文梳理出以下国内外农村金融反贫困的经验启示:加快内部协调,规范农村金融体系秩序;完善法律制度,健全合作体系;促...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