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本文主要是对2010年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情况作一个概括。文章首先从2010年各省生态文明指数(ECI)的评价结果,自身生态文明指数(SECI)评价结果,绿色生态文明指数(GECI)评价结果,各省二级指标评价结果几个维度对此次评价结果作了一个总体的介绍,然后介绍了此次评价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最后对研究结果从国际比较、生态文明建设类型、相关性、进步指数、驱动等几个维度...
本文首先概括ECCI2010的设计理念与思路以及创新之处,然后指出ECCI2010的不足之处与改进思路,接着解读ECCI2011的设计、算法及分析方法,最后介绍ECCI2011取得的新进展。
本文首先概括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状况与国际比较的总体情况,然后就生态活力、环境质量、社会发展、协调程度以及转移贡献等六个方面对中国与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比较进行了详细说明。
本文首先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进步率进行分析,然后从生态活力、环境质量等六个方面探讨各省生态文明建设进步率,最后得出全国和各省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水平普遍进步的结论。
本文首先介绍生态文明建设类型的划分步骤,然后对2009年生态优势型、均衡发展型等六大生态文明建设类型及其特征进行分析,接着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类型的变动以及各生态文明建设类型的发展策略,最后得出基本结论。
整体上,大部分三级指标与所属二级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且正指标正相关,逆指标负相关。这充分说明,目前选取的反映生态活力、环境质量、社会发展、协调程度和转移贡献的多数三级指标,具有很好的指标性。
分析了各三级指标与所属二级指标的相关性之后,为了进一步分析各项具体指标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还需要分析它们与ECI之间的相关性,以挖掘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因素和驱动机制。
2009年,协调程度、社会发展和生态活力指标均与综合评价(ECI)高度正相关,环境质量与ECI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转移贡献与ECI相关性不显著。
2009年,北京市生态文明指数(ECI)为109.83(满分为150分),排名全国第1位。其中,生态活力得分为25.96(满分为37.5分),属于第一等级;环境质量得分12.50(满分为22.5分),属于第三等级;社会发展得分为29.06(满分为30分),属于第一等级;协调程度得分为30.11(满分为37.5分),属于第一等级;转移贡献得分12.19(满分为22.5分)...
2009年,海南省生态文明指数(ECI)为100.48(满分150分),排名全国第5位。去除“转移贡献”指标,海南省自身生态文明指数(SECI)得分为83.60(满分为127.5分),全国排名第6位。去除“社会发展”和“转移贡献”两项二级指标,绿色生态文明指数(GECI)得分64.23(满分为97.5),全国排名第2位。海南省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居于全国前列,整体状况良好...
减贫路径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