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生态扶贫

苏帕河流域生态补偿市场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家对生态建设特别是近几年对西部生态建设的投入加大,出台了许多法规和政策文件,有利于苏帕河流域的生态补偿市场化。苏帕河流域初步具备生态补偿市场化条件,生态服务提供者和生态服务受益者明确、清晰。缺乏快速评价生态服务价值的方法,国家的生态工程只能采取按亩补助,无法依据提供生态服务的质量进行补偿。

作者:吕星 付保红 李和通 金亚玲 谢培易 杨宴平 出版时间:2007年05月

以市场为导向的方法:中国湖南汨罗流域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案例研究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是一个有着森林保护重要意义的国家范围内的政策。尽管政策中使用了补偿的理念,但是要使之成为一个社区林业所有者激励的有效手段,还有很大的差距。

作者:左停 靳乐山 苟天来 张丙乾 李小云 出版时间:2007年05月

以水土保持为目的的发展合同:中国江西省宁都县梅江流域环境和发展的双赢机会

流域保护可以带来许多的收益,而其中大多是给下游受益者带来的公共品收益。传统的做法是公共品由公共手段提供的, 并且应该得到补偿。但是在宁都流域保护的案例中,政府没有支付或只支付了少量的流域保护费用,而流域却得到了保护。这是由于宁都县政府将流域保护和脐橙开发结合起来了。这样做以后,私人资金可以被用于流域保护。

作者:靳乐山 李小云 左停 鄢邦有 黄海印 出版时间:2007年05月

2006~2007年中国农村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本文主要是有关农村的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首先分析了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变化,然后分析了影响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作者:包晓斌 出版时间:2007年04月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十一五”开局之年的中国环境保护

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十一五”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转折期,如果沿用原有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继续以无节制地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来换取经济增长,“中国号”列车驶向的将不是和谐和繁荣,而是灾难和梦魇;“十一五”是中国按照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和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保护都是...

作者:胡勘平 出版时间:2007年03月

环境思想的新攀越

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我国的环境理论建设和学术研究也在不断深入。2006年,潘岳发表的论文《和谐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641275作为这一领域最新的理论成果,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作者:胡勘平 出版时间:2007年03月

环境财政是落实“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的关键

“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已经确定了“减量的”、“约束性的”环境保护目标。本文通过分析实现“十一五”环保目标的资金需求和压力,揭示中国环境保护资金机制的问题,认为建立环境财政是政府履行环境保护公共职责的最具体的体现,必须有效地、综合地利用环境财政手段,落实“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

作者:马中 吴健 出版时间:2007年03月

“十一五”环境立法开局良好——2006年我国环境立法工作述评

作为“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2006年我国环境立法工作承接了“十五”计划的法制成果,并在新规划的引领下,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瞄准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主要方向,继续推进法制进程。纵览2006年环境立法,环境保护民主化、环保手段市场化、监管流程法制化、条文内容具体化的“四化”特点日益明显。概括而言,2006年环境立法成效斐然,成果显赫,新出台法律针砭时弊,新修订法律与时俱进,而...

作者:宁琛 吴志姣 出版时间:2007年03月

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

2006年伊始,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把农村的环境问题推向了更重要的历史舞台。农业与农民生活是高度依赖于自然生态环境的,长期以来,农村问题与人口问题、贫困问题、环境问题等多种因素构成一个复杂的社会动态系统。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的危机之间的矛盾是一直存在的,而且愈演愈烈。应该认识到,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保障。新农村建设若要取得实质的...

作者:汪澎 出版时间:2007年03月

延伸阅读一 农村社会应对环境污染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场所之一是农村地区,其中的主要问题又是来自于工厂的污染行为,2006年暑假期间,北京师范大学的部分学生在各自家乡进行了一次针对农村工厂污染状况的调查。调查选择农村工厂排污情况加以分析,描述了农村环境污染的状况,同时也探讨农村社会对此的反应方式。受调查村庄数量是64个,村庄选择大致相当于随机取样。

作者:陶传进 出版时间:2007年03月

减贫路径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