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本文介绍了韩国LG化学、爱茉莉太平洋集团等CSR领先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经验。
华中从事村治研究的学者对经验研究一直有着强烈的偏向。早在20世纪80年代,华中村治研究的开创者张厚安教授即提出要“理论务农”,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农村”三个面向的社会科学研究转向;华中村治研究的第二代代表人物徐勇教授在90年代提出村治研究要“三实”,即“实际、实证、实验”的研究风格;2002年华中村治学者在《浙江学刊》发表《村治研究的共识与策略》一文,提出“田野...
在经验研究中,是否有良好的质感,直接影响研究的效果。有了经验质感,往往会有一个比较好的问题意识,发现经验的意外,较好地把握经验的内在机制。
一般而言,社会科学研究有两个目标,一是认识事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存在和变化的规律;二是通过对具体对象的研究进行理论提炼,进而提出普遍性的概念和命题。进行中国农村研究,既要认识中国农村基本特征和性质,还可以通过具体的农村事物来进行一般社会理论研究。这两者并不是统一的。以前者为主要目标的研究可以看作是经验研究,以后者为基本目标的研究可以称之为理论研究。
华中村治研究的“两经”训练,尤其强调村庄经验,在某种意义上,“村庄”揭示了华中村治研究群体得以立身的根本。为何如此判断?个人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递进式地展开。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经验研究泛指应用经验材料进行的分析研究,经验材料包括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文献资料,获取和分析经验材料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研究方法,但从方法论层面划分,这些经验研究方法都可归为两大范式,即实证性经验研究和阐释性经验研究。
华中村治研究在21世纪之初转向对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的研究,也就是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研究。该研究试图通过对全国不同区域农村进行深入调研,来了解当前中国乡村社会的状况及其区域差异,从而理解法律、政策和制度进入不同乡村社会的过程、机制及其后果,并力图透过自上而下、自外向内的政策、法律和制度对乡村社会的进入差异来理解乡村社会本身,进而去探讨法律、政策和制度制定的问题。这样,其研...
在认识论层面(即知的层面)上强调“实践”重要性的学者,一般持有相同的观点,认为理论知识产生于对现实事物的观察、总结和抽象,并因此反对研究中的如下两种倾向。一是理论先行而造成的对事实经验的屏蔽;二是忽视对事物一般规律的总结,陷入琐碎现象细节中不能自拔。毛主席提出的“实践论”既反对前一种的“教条主义”,又反对后一种的“经验主义”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