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精准脱贫考核评估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相关理论探索

随着绝对贫困问题首次得到历史性解决,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两个大局”为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为要求,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深化农村改革,以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的伟大成果,形成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农业农村现代化...

作者:陈文胜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互动机理

只有打好脱贫攻坚战才能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只有实现乡村振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是着眼于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这一新发展趋势作出的战略部署。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内涵特征出发,两者的逻辑关系表现在战略目标和实施时间上具有互补性,实施内容和体制机制上具有一致性。...

作者:陈文胜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顺利建成,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进行部署,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因此,脱贫之后需要建立一个长效稳定的机制来继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的成果,而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对于脱贫攻坚成果进行有效巩固的一个重要战略。其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前提,脱贫攻坚与乡...

作者:陈文胜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战略转型

随着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的解决,中国乡村从解决温饱、实现全面小康进入全面推进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其战略要义就是在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新历史方位和农业农村发展新特点的准确把握基础上,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

作者:陈文胜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湖南案例

湖南是地处中国中部的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有武陵山、罗霄山全国两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的首倡之地。为了总结湖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的成效,分析在政策衔接、投入衔接、产业衔接、主体衔接、组织衔接层面存在的主要挑战,以实地调查与书面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常宁市、麻阳县、新晃县、靖州县、武陵源...

作者:陈文胜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方案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表现在目标相连、接续推进,前者是后者的先决条件,后者是巩固前者的力量保障,二者在体制机制方面具有共同性,在政策体系方面具有互融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制度框架和价值目标要求,建立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为基本要求的基础性制度体系。同时,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特质村庄、不同发展水平人口的具体情况...

作者:陈文胜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公共政策绩效的社会效应:以脱贫攻坚为例》导言

本文为书《公共政策绩效的社会效应:以脱贫攻坚为例》的导言部分。本书旨在解释公共政策绩效的实现机制及其对社会认知的影响规律。本书运用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式,以中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指导下的脱贫攻坚为案例,探讨了其实施以来的治理过程、政策效果及社会效应。

作者:杜娟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公共政策绩效的社会效应:以脱贫攻坚为例》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本文对政策绩效、政策连续性等核心概念进行界定,梳理和分析了中国政府治理、中国贫困治理和社会认知形成机制三大部分的文献。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中国政府治理中的中央和地方关系以及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和实证基础。但是,也应当看到现有文献的研究水平和理论原创性有待进一步加强,亟须在研究视角、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三个重要方面实现突破。

作者:杜娟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