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2016年3月16日,四川阆中市人民法院以公判大会形式,对8名违法讨薪农民工判处妨害公务罪,引发舆论高度关注。从舆论倾向性看,公判大会广受诟病。媒体发问,农民工合法维权的渠道是否畅通?网民质疑,公判举动是震慑讨薪还是保护欠薪?法律界人士也纷纷发声,批评公判大会是司法的倒退,呼吁司法工作者忠实践行法治,捍卫公平正义。
本文将从实证分析的角度研究西部贫困山区农户的生计选择情况。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相对贫困的问题日益凸显,需要从多个角度对西部山区农户的贫困状况进行评估和测量。因此,本文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说明了本书实证研究所主要依托的两次农村入户调查的背景和调查情况;第二,研究了安康农户的生计选择;第三,研究了农户多维贫困的测度方法。
本文主要介绍了职业分化和社会流动的相关理论以及本研究的框架结构,受计划生育政策和中国生育实践的影响,中产阶层或中等收入群体人口规模的扩大不可能来自既有中上阶层的自我扩大再生产,而只可能主要来自农民及其子女的流入。对农民群体发展和分化的关注是对整个中国社会结构转型保持关注的最佳切入点之一。
本文对我国改革发展基本过程及其对农民子女社会流动的机会结构的可能影响进行历史性的、探讨性的描述和概括。本文强调改革过程中政治分层体制的废除、现代教育体制的建立、教育市场化改革、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劳动合同制实行以及劳动力市场分割、大城市发展、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等体制与制度变革对农民子女社会分化和流动机会的影响,特别强调非均衡改革过程对农民子女职业非农化与身份市民...
本文通过比较不同就业队列的职业代际流动率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结构性流动是推动改革时期社会流动总水平上升的重要原因,总流动水平及结构性流动水平在年轻就业队列中显著提高。第二,从相对流动水平来看,改革开放早期社会开放程度并没有实质变化,反倒是1990年代中期后社会开放程度有所提高。第三,上述结论相对稳健。
本文对我国的职业代际流动模式、代内流动模式进行了探索,对流动模式的队列变化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我国职业流动,不管是代内流动还是代际流动,在不考虑各个职业的继承效应的情况下,具有很好的对称性。较高社会阶层的人进入较低社会阶层的相对机会与较低社会阶层的人进入较高社会阶层的相对机会一样小,相邻职业间具有更强的关联性。
本文对农民子女职业非农化的模式与机制,获得具体非农职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越年轻的农民子女职业非农化的水平越高。在最年轻的农民子女队列中从事过非农职业的比例接近100%。从时期来看,职业非农化的水平在1960年代中期到1980年代中期并无显著变化,1980年代中期后才逐步上升。职业非农化有着特定的年龄模式,成年早期是农民子女职业非农化的高峰时期,此后逐渐下降...
本文从初职单位性质、现职单位性质、现职雇用类型、非农户籍获得四个方面对农民子女“市民地位”获得与分化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子女的市民化水平远远滞后于职业非农化水平,非正规就业是他们实现职业非农化的主要形式。实现了职业非农化的农民子女半数在个体私营单位工作,三分之一以上属于自雇劳动者,有固定职业且签订合同的比例不足20%。在户籍非农化方面更令人失望,1960年代到...
相对贫困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