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相对贫困

经济发展、家庭变迁与妇女家庭地位:一个台湾客家小区的研究

本文以一个客家小区为案例,探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客家女性家庭地位的变迁。根据在客家小区的深度访谈以及抽样调查的资料,研究发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客家小区的社会经济结构、阶层结构、家族组织以及文化规范的变迁交相作用影响家庭的经济策略并改变性别关系及女性的地位。本文所发现的客家小区女性家庭地位的变迁机制,也说明了台湾的小区在特殊的经济文化脉络下社会变迁的异质性。

作者:吕玉瑕 LüYu-xia 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吉林省农村老年人生存状况的性别差异研究

随着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老年妇女愈加处于社会发展的边缘和被人遗忘的角落。本文运用性别视角对农村老年人生存状况进行了研究,发现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中,老年两性角色也发生了变迁,与此同时,老年妇女中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文章认为,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着重关注老年弱势群体的性别平等问题,针对妇女的特殊需求提供服务,将有助于社会和谐与平等的发展。

作者:王晶 赵莹 刘彦喆 WangJing ZhaoYing LiuYan-zhe 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农村留守妇女生活状况及社会工作介入——对江西G县T镇3个自然村的调查与思考

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家庭的妇女。她们在农村承担了本应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生产、劳动和家庭抚养、教育子女、赡养老人等多种角色,而且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本文通过对江西省G县3个自然村的留守妇女的劳动状况、夫妻互动状况、公共参与状况、闲暇生活状况、情感心理与健康状况等方面的调查,了解这一群体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从社会工作的视角进行了对策性思考...

作者:郑传贵 卢晓慧 ZhengChuan-gui LuXiao-hui 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中国女性心理健康:现状、原因与对策

本文从综述评价前人研究入手,在进一步理解女性心理健康内涵的基础上,描述中国女性心理健康的现状,然后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分析影响中国女性心理健康的中间与初始变量,并提出改善中国女性心理健康的对策建议。

作者:叶文振 YeWen-zhen 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妇女/性别研究的学科定位问题

妇女/性别研究作为当今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不论对人们思想文化观念的改变,还是对社会性别制度的重新建构,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学科性质来讲,它既跨自然科学的多个学科,更属社会科学多个领域,还是人文科学,综合探讨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本质属性的重要领域。从当前中国妇女/性别研究的实际看,在学科命名上概念内涵的不确定,在学科性质界定上顾此失彼的片面性,都不...

作者:畅引婷 ChangYin-ting 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中国妇女/性别研究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带来的思考

目前,中国已有多所院校在不同学科领域开设了女性研究硕士和博士培养方向,以妇女/性别研究为主题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也逐步增多。中国妇女研究会从2006年始每两年组织一次“妇女/性别研究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活动”。本文是对两次评选活动中的参评论文进行的简要分析,希望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新时期中国高校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中,以妇女/性别研究为主题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发展与...

作者:吴菁 WuJing 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中国式合作:一项女性主义参与式行动研究项目的特点分析

本文是基于作者所参加的一项女性主义参与式行动研究项目的行动实践,对女性主义行动进行理论化的尝试。文章认为,在多元社会里,女性主义行动具有偶联性的特点,即社会性别议题须与其他社会议题相结合。女性主义者以团队的形式参与治理,是妇女参政的新模式。强调公民责任的治理开启的是一场真正的民主化运动。

作者:宋少鹏 SongShao-peng 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关键词:治理

当代中国妇女NGO参与社会救助的特性分析与发展路径

社会救助是保障社会弱势群体最低生活水平、维护底线公平的基本手段。为了促进妇女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国家和社会负有社会救助的义务和责任。妇女非政府组织的形成和发展正是社会履行其救助职责的具体体现和有效手段。中国妇女非政府组织在现时期的社会救助中,不仅在服务宗旨上从生存性指向发展性,逐步建立以社区为核心的服务模式,还正在形成多元合作式的社会关系模式以及社会资源逐步多元化等。同时...

作者:李莉 LiLi 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相对贫困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