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本文介绍了此次研究的背景和概况。首先概述了此次研究以婚姻为主题,旨在从女性角度洞察土家族文化内核;其次回顾了目前学界关于婚姻和土家族女性婚姻研究的成果;再次叙述了此次研究以现代化理论为框架,采用了个案访谈、文献查阅、参与观察等方法;最后介绍了田野地点埃山村的发展情况,以及访谈对象的特征。
本文介绍了恩施土家族的发展史。首先描述了恩施土家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其次按政治变革回顾了恩施土家族的发展历史,包括唐宋、元明清初、清雍正、新中国成立等阶段;最后叙述了恩施土家族现代化进程的特点,既有后发外源、双重社会跨越等共同特征,也有存在相对开放性、汉族同化程度高等特点。
本文介绍了土家族女性婚姻主权的变迁。首先叙述了传统社会中土家族女性通过情歌表达爱情、缔结婚姻,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具有较高地位;其次叙述了建国以来,土家族女性的婚姻经历了从父母做主到自己做主的转变;最后分析了土家族女性婚姻主权变迁的社会经济背景,并提出当代土家族女性的婚姻自由与“以歌为媒”时代的婚姻自由具有不同的内涵。
本文以中国社会发展阶段为参考回顾了土家族女性择偶标准的变迁,在集体化年代(1949~1978年)土家族女性以阶级成分、德行操守、身体条件、文化水平等因素为择偶标准,在改革开放初期(1979~1991年)土家族女性对外貌性格、家庭经济条件、知识能力等因素更加重视,在市场经济体制时期(1992年以来)土家族女性既重视感情与人品,又强调家庭经济条件,择偶标准呈现多元化趋势。
本文介绍了土家族女性婚嫁圈的变迁。首先叙述了土家族女性族内婚比例较高,族际通婚现象有扩大趋势;其次叙述了土家族女性的婚嫁圈受到多重社会和自然原因的制约,因此婚姻圈不会在短期内有明显的扩展;最后阐述土家族女性的同姓通婚、姑舅表婚、转房填房婚逐渐消失,追逐个人幸福的主体姿态和现代人格的渐趋形成。
本文介绍了土家族女性的婚礼变迁。首先首先梳理了地方志中记载的土家族传统婚礼,并介绍土家族婚礼的基本内容,即订婚前的媒探礼仪、订婚后的促婚备婚礼仪及成婚时的礼仪;其次描述了哭嫁婚俗经历了基本承接传统阶段、意义和形式的变通阶段,最终淡出了婚礼的演变过程;最后总结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生的婚仪变革,指出社会的迅速转型引发了土家族婚礼的相应变化。
本文介绍了土家族的彩礼、嫁妆等婚姻支付实践的变迁。首先概述了有关土家族婚姻支付的文献记载;其次描述了土家族彩礼的现代化进程,其形式和内容随着时代变迁发生变化,由实物转为现金;再次叙述了嫁妆的变化是特定社会关系、思维方式和乡风民俗在婚姻交换中的折射;最后阐述了男方对新夫妇的资助呈现上升趋势,总结了土家族的婚姻支付经历了从简单到丰富、从低值到高额、从传统到现代的变迁。
本文介绍了土家族婚姻居住方式的变迁。总体来看,土家族传统的从夫居现象逐渐从主流地位撤离,从妻居现象从边缘走向中心,既体现了土家族招婿婚姻的增加,也体现了当代土家族青年组建小家庭的婚姻策略。
相对贫困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