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分类扶持贫困家庭,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可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作为最贴近老百姓的民生工作,在扶贫脱困的系统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学界普遍认为贫困地区的致贫成因比较复杂,主要包括:资源约束性贫困(生态脆弱,资源和生产要素匮乏)、生产性贫困(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效率低下)、人力资本匮乏(贫困对象文化程度低、健康状况差、观念落后,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制度供给不足(制度安排不合理、不配套,缺乏适应性和针对性)、基础设施薄弱、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等。
鉴于我国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分布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笔者以连片特困地区作为重点展开实证调研, 先后前往湖南、 江西、 广西、 重庆、 云南、 甘肃、 山西、 西藏、 青海和四川等十个省 (市、 自治区)。根据这些地区的调研情况, 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特点主要表现为贫困范围广、 贫困人口众多; 致贫原因复杂; 贫困类型多样化; 贫困程度深; 脱贫攻坚难度大。
近年来,我国部分贫困地区的人社部门在技能培训、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方面采取帮扶措施,探索开展扶贫实践。那么,各地开展人社扶贫工作现状如何?在推进人社扶贫政策落实过程中,地方探索出了哪些成功做法,积累了哪些先行经验,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问题,又该如何加以解决?笔者带着这些问题,先后赴云南、甘肃、重庆等地的多个市、县展开实地调研和持续跟踪,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多种方式获取数...
2017年,产业扶贫话题舆情量同比减少20.7%。其中,媒体关注度和网民关注度有所分化,媒体新闻报道量同比增长36.2%,而社交媒体帖文量同比下降51%。中国减贫成果受到国内外舆论高度评价,“精准扶贫”成为关注焦点。产业扶贫特色突出,各地涌现出一大批“可复制、接地气、服水土”的农业产业扶贫模式。产业扶贫面临的市场风险引发舆论思考,扶贫工作的作风问题受到舆论热议。从舆情传...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